摘要:但是按照漢朝的傳統,一女不嫁二夫,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怎麼說也管自己叫娘,王昭君怎麼也不能接受嫁給自己的兒子。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後母,所以王昭君就要嫁給丈夫的大兒子,即使是她兒子也比她還大好幾歲。

王昭君19歲時嫁給了70歲的呼韓邪單于,丈夫的年齡足可以做她的爺爺,誰知3年後老單于就死了,期間她還給老單于生了一個兒子。

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後母,所以王昭君就要嫁給丈夫的大兒子,即使是她兒子也比她還大好幾歲。

但是按照漢朝的傳統,一女不嫁二夫,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怎麼說也管自己叫娘,王昭君怎麼也不能接受嫁給自己的兒子。

於是王昭君寫信給漢成帝,說自己思念故土,一定得回去。但是漢成帝回信不讓王昭君回來,讓她遵從胡俗。

那麼漢成帝爲什麼不讓王昭君回來呢?因爲在王昭君出塞之前,大漢與匈奴連年發生戰爭,最讓漢成帝頭疼的也是這事兒,而自從她出塞之後,匈奴再也沒有來騷擾中原,人們安居樂業,國家康泰,所以漢成帝死活不願讓她回來。

繼續說王昭君,王昭君收到信後徹底失望了,孃家不要她了,迫於無奈只得嫁給呼韓邪單的大兒子復株累若鞮,也就是後來的新單于。復株累若鞮對這位漢朝來的女子也十分敬佩,王昭君嫁過去後,一直對她以禮相待,並生下兩個女兒。

但是在這中間,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王昭君和呼韓邪所生的兒子,和她與呼韓邪的長子所生的兩個女兒之間,輩分就出現了問題。

畢竟呼韓邪的長子並不是王昭君的兒子,但嚴格說來,王昭君也算是一個後母。而她的親生兒子在輩分上,則是成了自己兩個親生女兒的叔叔。

這個問題還沒解決完,不幸的是,婚後十年,也就是鴻嘉元年,丈夫復株累若鞮也不幸去世。他的兒子就是下一代的君王,按照慣例,王昭君就要繼續嫁給復株累若鞮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

至於王昭君是否也嫁給呼韓邪單的大孫子,史書上說法不一,有人說嫁了,也有人說寧死不嫁自殺而亡。

但不管怎麼樣,我覺得王昭君都值得我們歌頌。作爲漢朝和平的使者,昭君在出塞後,大漢與匈奴停了五十年的戰火,這都是昭君的功勞。她用一生完成了和平的使命,是一個民族英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