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過,這一遺憾如今得到彌補,由陳沖導演的郎平紀錄片《鐵榔頭》將參加線上電影節"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我們在一起:全球電影節)活動,於6月8日首映,之後會在國際奧委會(IOC)的奧林匹克頻道播出。陳沖表示,拍攝紀錄片《鐵榔頭》的動力來自"我對郎平的好奇,好奇心其實是驅動我去做一切事情(的動力)。

在國人心中,中國女排是一種頑強堅韌的精神圖騰,縱然在逆境中也絕不脫落意志,魚躍翻滾、絕地求生。

僅僅是聽到"中國女排"的名字,人們的心潮便有了起伏,更何況目睹那驚心動魄的賽場風雲。然而,人們也深深地知道,競技場上的一切都來自於日常的揮汗如雨、百鍊成鋼,身體與心靈的反覆磨礪,纔會換來賽場上那一記擲地有聲的無畏扣殺。

關於女排和郎平的故事人們可謂是百聽不厭。此前,由陳可辛導演,鞏俐、黃渤等主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原本於今年大年初一上映,但受疫情影響被迫延期,這對期盼已久的排球迷來說未嘗不是一種遺憾。不過,這一遺憾如今得到彌補,由陳沖導演的郎平紀錄片《鐵榔頭》將參加線上電影節"We Are One: A Global Film Festival"(我們在一起:全球電影節)活動,於6月8日首映,之後會在國際奧委會(IOC)的奧林匹克頻道播出。

郎平,出生於1960年12月,陳沖出生於1961年4月,兩位同齡人無疑是各自領域的傑出女性。或許也正是這種"惺惺相惜",讓陳沖對於自己執導的首部紀錄片《鐵榔頭》充滿興奮與期待。而究竟如何以同齡人和同爲女性的視角來解讀郎平,也是紀錄片《鐵榔頭》引人入勝之處。

第一部由女運動員和女導演擔綱的奧運五環紀錄片

紀錄片《鐵榔頭》由國際奧委會(IOC)的奧林匹克頻道推出,是其五環系列紀錄電影之一。之前發行過的紀錄片有講述捷克男子冰球隊獲得冬奧會冠軍的《長野記錄》、審視古巴拳擊文化的《人民鬥士》、講述阿根廷男籃雅典奪冠的《黃金一代》,以及將於6月3日上映的講述美國奧運摔跤傳奇加德納的《魯倫-加德納不死》。《鐵榔頭》是第一部由女運動員和女導演擔綱的奧運五環紀錄片。

從金牌運動員到金牌教練,郎平職業生涯中的"高光時刻",串聯起一條振奮幾代國民的冠軍之路。

1978年,18歲的郎平進入國家隊,很快成爲球隊的中流砥柱。1981年11月16日傍晚,中國萬人空巷,人們通過黑白電視機或者是收音機,見證了中國女排在大阪奪下女排世界盃冠軍。這也是中國三大球項目的第一個世界冠軍。此後,中國女排繼續自己的王者之旅,拿下1982年的世錦賽冠軍、1984年的奧運會金牌以及1985年的世界盃冠軍。

郎平這位排球名人堂成員,是中國受歡迎的體育明星之一,在上世紀80年代與中國女排創造了佳績,成爲中國體育崛起的象徵,隨後她在巔峯期來到美國,把對排球的熱愛傳播到國外。

2005年,郎平擔任美國女排主帥,作出這個決定她困擾了三個月,在中國國內引起了很大爭議。最終郎平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以便能有更多時間和在美國的女兒生活在一起。

2008年北京奧運會,郎平作爲美國女排主帥回到家鄉北京,並帶領美國女排獲得奧運會銀牌。

2013年,郎平第二次擔任中國女排主帥,帶領中國女排逐漸走出低谷。在2016年裏約奧運會上以不可思議的逆襲而奪冠。從21歲拿下金牌到55歲成爲奧運冠軍教練,郎平用30多年創造了一個奇蹟。此時的排球對於郎平早已經不是勝負輸贏,而是生命。

而紀錄片《鐵榔頭》講述了郎平從18歲進入國家隊,四次獲得世界冠軍,到遠赴美國,再回中國執教的歷程。

外媒評價說:"在這部令人振奮的紀錄片中,導演陳沖講述了郎平充滿勵志的人生和職業生涯。郎平是一位毫無畏懼的排球明星,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奪金之後去了國外發展事業。而《鐵榔頭》這部紀錄片,以不同尋常的視角和鏡頭告訴大家,郎平如何成功帶領中國隊和美國隊,如何爲中國樹立女性新榜樣,以及在她身上展現出的中國雄心。"

國際奧委會五環系列電影爲何要拍攝這部關於郎平的紀錄片?《鐵榔頭》製片人林捷瑩向公衆號"我愛女排"透露,三年前,她接到了五環系列電影製作團隊的電話,希望她能推薦一位有比較強的代表性和歷史重量級的亞洲運動員,作爲《五環》系列紀錄片的主角之一。林捷瑩雖然曾擔任世界羽聯新聞官,但接到電話後立刻躍入她腦海的卻是郎導。因爲中國女排在2016年裏約奧運會上擊敗巴西隊以及幾天後奪冠時的火爆程度實在是經典得令人難以忘記。林捷瑩說:"我覺得郎平很有國際女性的象徵意義,也很有中國民族英雄的象徵意義。"

收到林捷瑩寫的郎平故事大綱,IOC奧運頻道和好萊塢的製片公司很快決定拍攝"鐵榔頭"的故事。從2017年6月,林捷瑩開始投入紀錄片《鐵榔頭》的籌備工作。林捷瑩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說服郎平同意拍攝。

林捷瑩告訴"我愛女排",她聯繫上郎平是通過郎平的女兒白浪來牽線搭橋的。原來,在研究郎平資料時,她發現白浪和自己一樣,都住在舊金山,就打聽到了白浪的通訊方式,並請紀錄片的好萊塢監製給白浪發郵件、打電話聯繫拍攝事宜。巧的是白浪剛好對這家好萊塢製片公司做過的紀錄片很熟悉,她爽快地答應把他們推薦給媽媽郎平。之後,林捷瑩和監製一起飛到洛杉磯和郎平母女見了面,經說服後,最終得到了郎平的同意。

《鐵榔頭》的製片公司是好萊塢的Mandalay Sports Media(MSM)。這家公司爲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製作了最新紀錄片《最後一舞》(《The Last Dance》),在全球大受好評。《最後一舞》的出品人和監製也分別擔任了《鐵榔頭》的出品人和監製,而這無疑保證了《鐵榔頭》的製作水準。

陳沖:拍攝動力來自"我對郎平的好奇"

說服郎平同意拍攝後,林捷瑩又開始尋找導演人選。她認爲這部紀錄片需要一位能完全瞭解郎平這樣一個國際人物的導演,尤其要了解郎導在美國那一段經歷,瞭解她作爲一位女性、一位母親等多重身份的意義,而不能只是表面上瞭解郎導的排球成就。"比如預告片中郎導說的那句,人生就是一個選擇題,就看你選什麼,我們需要的導演就是能瞭解郎導這方面思維的人物。"

誰符合這些條件呢?林捷瑩想到了她在舊金山參加一個製片比賽時認識的著名影人陳沖。陳沖同樣是年少成名,1979年,還不到20歲的她因電影《小花》一舉成名,成爲當時最年輕的百花影后,之後去美國留學,出演了《末代皇帝》等影片,成爲在好萊塢發展得不錯的華人女星。而除了做演員,她還是一位成功的導演,並以自己的成就成爲奧斯卡評委,在好萊塢有了一席之地。

陳沖是一位有着獨特見地的電影人,今年疫情期間,她寫下的長文,生動地記錄了自己對於人性的反思,對於中美文化的思考,打動了衆多網友。

而在此之前,陳沖吸引林捷瑩的地方,是她與郎平的人生有相似之處,這會使得拍攝中與被拍者之間有一種默契,"我知道她很國際化,對促進中美文化交流也很感興趣。更重要的是,陳沖也像郎導,是個喜歡接受挑戰的女性,她倆的年齡、人生經歷也都很相似,在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都算是國寶。陳沖也是兩個女兒的媽媽,所以,我就想到她應該會很理解郎導的故事。"

果然,在聯繫陳沖後,陳沖對這部紀錄片表示有濃厚的興趣。隨後,林捷瑩和監製又約陳沖、郎平一起見面洽談,結果顯然是愉快的,大家都對這次合作充滿期待。

林捷瑩向"我愛女排"介紹,攝製開始後,陳沖首先在洛杉磯對郎平做了一整天的採訪,之後,陳沖又和郎平的姐姐郎洪在北京約了個採訪,並在舊金山對郎平的女兒白浪進行採訪。

具體而言,在紀錄片製作過程中,陳沖作爲導演,做全局把控,通過這三個重量級的採訪,用很全面、很具體瞭解郎平的視角,來給予林捷瑩和好萊塢監製一定的指導,而林捷瑩和監製跟隨陳沖的視角,對紀錄片故事內容作發展,尋求其他採訪對象做採訪等等。

陳沖執導《鐵榔頭》的消息一直十分低調,首次報道出來還是去年她參加綜藝節目《我們的師父》時,節目組安排陳沖的"徒弟"去拜訪她的工作室。當時陳沖正在爲《鐵榔頭》做剪輯,她的幾位"徒弟"發現,在剪輯室的牆上掛着很多和郎平相關的資料,包括郎平和家人的合影,與郎平有關的比賽時間表,郎平的一些成就以及重要事蹟等等,非常詳盡,大張偉看到之後評價說"和破案似的"。

陳沖表示,拍攝紀錄片《鐵榔頭》的動力來自"我對郎平的好奇,好奇心其實是驅動我去做一切事情(的動力)。"而爲了這部紀錄片,陳沖也投入了大量精力。

陳沖介紹,紀錄片《鐵榔頭》採用了採訪方式,並輔以大量的歷史資料。而林捷瑩介紹,整部紀錄片採訪拍攝過程就花了兩年多,剪輯也花了近一年。因爲這部紀錄片與國際排聯、中國排協、美國排協都有合作,在尋找素材時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他們曾到美國排協在科羅拉多的排球檔案儲藏室,找到很多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素材;此外,他們還找到了1984年奧運會時拍攝比賽的中國攝影師,獲得了一些珍貴的舊照片。

對於首次執導紀錄片,陳沖認爲最好的紀錄片是不知道結果的,是需要去調查和發現的。"這樣很冒險,但很過癮。我挺佩服有些紀錄片導演,他們付出的太多了,好幾年甚至幾十年,自己的生命都花在裏面,而且還不知道結果,又沒那麼多錢支持,太不容易了。"

《鐵榔頭》的首次世界亮相將是在6月8日參加"We Are One:A Global Film Festival"(我們在一起:全球電影節),這個電影節是由Youtube和翠貝卡合作的全球性虛擬電影節。該電影節以免費+線上的形式,與戛納、柏林、威尼斯、聖丹斯、多倫多等21個電影節合作,有100多部電影參展。

希望能給予世界一種執著與力量

《鐵榔頭》劇組採訪了大量與郎平相關的人物,除了國內的陳忠和教練,郎平的姐姐,女排奧運冠軍朱婷、徐雲麗、魏秋月,體育歷史教授等外,攝製組還採訪了郎平早年留學美國時給她地方住、幫她找到排球助教工作的美國夫婦,參加過1984年奧運會的幾位美國女排球運動員,以及格拉斯等2008年奧運會郎平執教美國女排時的隊員。此外,攝製組還去歐洲找到郎平當年在意大利認識的一些人做了採訪,其中包括擔任土耳其國家隊主教練的古德蒂。

《鐵榔頭》講述了郎平鼓舞人心的人生和職業生涯, 紀錄片中的採訪對象都對郎平不吝讚美:"郎導是傳奇。""郎平對於我們來說,在心目中的地位,就像美國的喬丹一樣。""冠軍!"

而除了讚美之聲,綜觀郎平的職業生涯,其實也不乏爭議和貶低之聲,其中爭議最大的莫過於郎平擔任美國女排主帥那段時間。

2005年,郎平在經過三個月的考慮後,決定擔任美國女排主帥,以便能有更多時間和在美國的女兒生活在一起,這一決定讓她在中國國內引起了很大爭議。

2008年北京奧運會,郎平以美國女排主帥的身份回到北京參加奧運會,並帶領美國隊獲得奧運會銀牌,中國女排僅獲銅牌,郎平因此多次被批評爲"叛徒"。在《鐵榔頭》中也可看出,那時的郎平心理壓力很大。

陳沖曾表示自己將以同齡人視角來展現這部紀錄片,而郎平所面臨的爭議和貶低,陳沖同樣感同身受。初到美國,爲了謀生,陳沖只能打零工。洗碗、刷馬桶、當圖書管理員……出國後的第五年,陳沖纔有機會拍到第一部戲,但又被國內觀衆詬病,批評陳沖那麼清純的"小花"怎麼能在好萊塢電影裏賣弄性感……正因爲這種理解,陳沖在《鐵榔頭》中展現出了郎平的"脆弱"。紀錄片中,郎平坦言有事業上的不順,"就是想怎麼面對各種困難。""人生就是一個選擇題,就看你選擇什麼。"令人敬佩的是 ,這些脆弱與猶豫都化爲力量,讓郎平更加勇敢和強大,就像她此前接受採訪時所說,作爲主教練,中國女排的每一次出征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展現出了這位傳奇人物的自信無畏。

《鐵榔頭》中,郎平說:"我的天意、命運,就是跟排球緊緊聯繫在一起。" 紀錄片將於北京時間6月8日首映,電影節將爲世界衛生組織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團結救濟基金捐款。對此,林捷瑩很感慨,"我認爲,郎導這個人物象徵着執著和勇敢。當前在疫情情況下,製作和上映這部關於郎導的紀錄片,我希望能給予世界一種執著與力量,也給予大家一定的希望和啓發,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努力能夠促進文化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