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開始起兵造反,想着曾經朱棣打贏侄子朱允炆,現在自己也會戰勝侄子奪得皇位,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可是朱棣稱帝之後,卻將朱高熾立爲太子,朱高煦因此很不高興,經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力,第一件事就是進行削藩,朱棣不想乖乖就範,於是發動了“靖難之役”,經過四年戰爭奪得皇位,可以說是得償所願。此事過了27年後,作爲靖難之役的參與者之一,他也效仿朱棣篡位,失敗後被侄子活活燒死,此人就是朱高煦。

朱高煦,朱棣的二兒子,母親是徐皇后,與明仁宗朱高熾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他從小就兇悍跋扈,不愛學習,經常受到舅舅徐輝祖的訓斥,不僅屢教不改,反而偷走舅舅的心愛的戰馬,平行十分惡劣。靖難之役期間,朱高煦隨軍出征,經常作爲前鋒帶兵打仗,而且多次救過朱棣。在這一點上,朱棣對他是又愛又恨,因此對他說:“努力吧,世子常常多病。”意思就是加油幹,你哥身體不好,將來要你來接班。

這一番話,就像雞血一樣打在了朱高煦身上,站靖難之役中賣力殺敵,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可是朱棣稱帝之後,卻將朱高熾立爲太子,朱高煦因此很不高興,經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他被封爲漢王,卻一直不肯去封地雲南做藩王,還經常搬弄是非,陷害太子,導致朝中大臣解縉冤死,黃淮被捕入獄,行爲非常可恥。

一開始,朱高煦就一直上奏不想去雲南,朱棣寵愛兒子,又想到他在戰場的表現,就該讓他去青州。結果朱高煦也不願去青州,還犯下數十起違法之事,朱棣這下知道了他想奪嫡,便將他囚禁打算貶爲平民。經過太子求情,才得以從輕發落,到山東惠民去當藩王。如此,朱高煦罵罵咧咧離開了南京,卻一直想着謀反,有朝一日凱旋歸來。

永樂十二年,明太祖在北伐途中病死,朱高熾登基稱帝,也就是明仁宗。收到父親病死的消息,朱高煦的第一反應是機會來了,於是安排親信回京城,找準時機叛亂。此事被明仁宗知曉,非但沒有計較此事,還重賞他和他的兒子,不得不說,明仁宗在宅心仁厚果然名不虛傳。

遺憾的是,朱高熾是個富短命天子,在位九個月就病死了,由太子明宣宗登基,這個皇帝遺傳了一點點父親的優點,對親人非常好,賜給皇叔朱高煦幾座王府,對他的要求都一一照辦。於是,朱高煦開始出現了錯覺,這個侄子軟弱無能,可以效仿朱棣,發動一場政變,然後將皇位收入囊中。

宣德元年八月,朱高煦開始起兵造反,想着曾經朱棣打贏侄子朱允炆,現在自己也會戰勝侄子奪得皇位,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但是現實很豐滿,理想很骨感,明宣宗御駕親征,這場叛亂以摧枯拉朽的方式結束,朱高煦也被活捉關進了大牢,無法繼續做他的白日夢。

朱高煦入獄後,明宣宗考慮到叔侄情分,並不打算將他處死,而是關起來看押。可是他囂張跋扈的性子絲毫未改,在侄子去探望他時,卻故意用腳把侄子絆倒,這簡直是要上天了。明宣宗暴脾氣也來上了,叫人用三百斤的銅缸將他扣住,,給這個不知好歹的皇叔喫點苦頭。

有句話說的好,“人的潛力是無窮的”,在這生死關頭,朱高煦展現了大力士的一面,竟然將三百斤的大缸頂起,讓在場的人大喫一驚。明宣宗又叫人壓住,並且在大缸周圍點上柴火,隨着溫度銅缸的溫度越來越高,朱高煦在缸裏被活活烤死了。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