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公元前4世紀晚期,地中海世界的統一局面逐漸形成,希臘史學家則開始慢慢修正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爲地中海世界一直以來都是波斯、西西里、斯巴達三足鼎立的態勢,這正是西西里形象的改變過程。此外,經過公元前4世紀晚期希臘史學家對於西西里形象的修正,西西里自然地理特徵逐漸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島上存在的埃特納火山活動成爲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

你一定看過或者聽說過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的名作,也是迄今爲止關於西西里最有名的電影。這部電影在2000年上映,讓西西里再次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西西里島位於意大利南部,是

地中海地區最大的島嶼

。該島嶼氣候條件優越,島上土地廣闊富饒,風景秀麗,在歐洲歷史上被稱爲

“金盆地”。


實際上,早期的西西里在歐洲發展過程中並不起眼,但

隨着航海技術的發展,西西里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自然開始突顯

,這使他逐漸成爲希臘、腓尼基和拉丁文化交融的中心,在經濟、政治、軍事等諸多方面佔據重要的戰略地位,西西里一直以來都是希臘羅馬史學和文學關注的焦點。

因其

受多種文化因素和歐洲文化發展的影響,西西里在歐洲古典文學史中的形象歷經數次改變

,具體來說有哪些呢?其變化之原因又是什麼呢?

一、本土哲學興起:從“蠻荒之地”到“人間天堂”

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文藝復興中自由和民主的思想也是源自古希臘文化。在古代歐洲,希臘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走在前列。因此,在古希臘人眼中,希臘核心城邦之外大多數是一些外化蠻荒之地,西西里正是其中之一。

雖然西西里從屬於古希臘,但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精英眼中,西西里島雖然具備強大的軍事實力,足以和希臘衆多城邦聯軍以及雅典軍隊相抗衡,

但他仍然是野蠻的、未開化的形象。


造成西西里從“蠻荒之地”到“人間天堂”的形象的轉變,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希臘本土哲學思想的興起

,其代表人物正是著名的哲學家柏拉圖等人。在柏拉圖的相關著作和言論中,多次將西西里當作自己政治理想的“天堂”。

他渴望將自己的政治理想轉化爲現實,他將這樣的現實寄託在敘拉城邦掌權人身上,柏拉圖等人將政治理想寄託於西西里的行爲類似於伊索克拉底將自己的政治道德理想寄託於塞浦路斯島。

在希臘詩人品達等人的作品中,西西里被描繪成一個遠離世俗污染的世外之地,那裏的君主賢明治理有度,這樣的形象與希臘當時的社會是極其衝突的。但不管怎樣,

此時的西西里仍然還是異於希臘文明的“他者”。

希羅多德、呂西亞斯、修昔底德三位古希臘知識分子的敘述是關於西西里在這一時期的典型形象。希羅多德曾在書中記載,波斯王國曾經率領大軍入侵希臘,由於雙方兵力懸殊,希臘城邦在危急時刻派出使臣向西西里島求援。


希羅多德

但西西里島敘拉古城邦之主格隆想要藉此入主爭奪希臘聯軍控制權併入主希臘核心城池,讓希臘人奉他爲抵禦波斯軍隊的城邦聯軍的盟主。但希臘主要城邦文明高度發達,

西西里在希臘人眼中是文明發展程度極低的蠻荒之地

,自然無法容忍這樣要求。

於是,希臘使臣借用特洛伊之戰中,希臘領袖阿伽門農無法接受斯巴達人屈居人下的典故拒絕了西西里之主,這個故事形象的展現了當時希臘本土中心論的思想。

實際上,

西西里形象轉變的原因除了本土哲學的興起,還需要考慮當時希臘現實的政治環境。

當時希臘所實行的城邦制度一柏拉圖等人所理想的政治環境有着巨大的差距。

公元前4世紀後期的希臘已經瀕臨絕望,內部城邦管理鬆散,外部波斯等國虎視眈眈,柏拉圖等人希望希臘能夠“破舊立新”“推倒重來”,而強大的西西里則成爲了他們理想中的“天堂”。


二、地中海的統一:從“小角落”到“大樞紐”

地中海世界的統一帶來了西西里形象的變化。一直到公元前4世紀左右,地中海一直都處在分散狀態,這一點從希臘的城邦體制就可以略窺一二。

這種自由寬鬆的城邦制度孕育了自由開放的希臘文明。

但是隨着歐洲政治的發展,地中海也迎來了政治上大的統一。

亞歷山大東征開始改變地中海地區分裂割據的局面,再加上公元前2世界中葉羅馬共和國的霸權統治,希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政治上統一和新文化的湧入,給地中海的上層精英以精神上的震動

,他們的觀念隨着發生變化,西西里在這些精英的作品中的形象也隨之變化。

小國或城邦高度獨立的割據狀態結束,地中海統一版圖的出現使得各島嶼、各區域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原希臘城邦開始加深與外界的聯繫,這使得同時代的歷史學家和知識分子開始思考包括西西里在內的區域與希臘在政治、軍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

從這時起,古希臘的精英階層開始拋棄固有的希臘本土中心論的觀點。

這種變化的出現逐漸改變古典史學、哲學中西西里的形象,西西里“小角落”的形象開始改變。


公元前4世紀早期,古希臘著名史學家色諾芬史曾言,斯巴達乃地中海世界實力最強者,而西西里島的實力則從未被提及。

但公元前4世紀晚期,地中海世界的統一局面逐漸形成,希臘史學家則開始慢慢修正這樣的觀點,他們認爲地中海世界一直以來都是波斯、西西里、斯巴達三足鼎立的態勢,這正是西西里形象的改變過程。

據考證,《希臘史》中存在着4世界後期其他史學家插入補充的內容,關於西西里形象和地位的修改註釋佔據大部分篇幅。經過後來史學家的進一步研究,

早期的希臘史學家按照慣例都會將西西里排除在希臘敘述體系之外

,這也導致西西里在4世紀晚期以前始終維持的“小角落”的形象。

但實際上,西西里在軍事上非常強大,波利比烏斯就將西西里當作連接地中海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是羅馬帝國與迦太基一直在相互爭奪的重要戰略重地。隨着地中海世界的統一,西西里交通樞紐的地位開始凸顯。

後來,

斯特拉波考察西西里的地理位置,將西西里的戰略地位抬升

,打破了柏拉圖等人對於西西里的政治幻想。


三、特殊的地理環境:從“世俗凡塵”到“幽冥入口”

西西里在地中海有着獨特的地理位置,它位於地中海的中心地帶,

是建立統一地中海霸權的重要工具

。波利比烏斯在書中曾經分析,認爲羅馬或者迦太基在掌握西西里之後,必然不會停止征戰的步伐,西西里島將會成爲其征討小亞細亞和希臘的跳板。

此外,經過公元前4世紀晚期希臘史學家對於西西里形象的修正,西西里自然地理特徵逐漸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島上存在的埃特納火山活動成爲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正因此,

西西里又慢慢被蒙上了宗教的色彩,“幽冥入口”的形象逐漸產生。

古希臘詩作《埃特納》就已經表明,西西里火山活動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羅馬早期的知識分子對於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將火山活動與宗教色彩相結合,對於神祕化西西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隨着人們對西西里的挖掘和探索,西西里的地理特徵逐漸在強化

,島內複雜的地貌特徵給古典作家極大的想象空間,埃特納火山尤甚。

亞歷山大時代的文學作品《埃涅阿斯紀》曾經將坎佩尼亞和庫邁作爲通往下界的入口,而這兩座火山與埃德納同處於一個火山鏈上。

《埃特納》中還記載,當時的人們普遍將埃特納當作地域的入口。這種觀念的發展逐漸使得西西里披上神祕宗教形象,“幽冥入口”的形象深入人心。到此時,

西西里的形象從“凡塵俗世”的城邦逐漸轉化爲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幽冥入口”形象。

總而言之,關於“幽冥入口”這一形象的產生和“凡塵俗世”形象的遠去,

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西西里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火山活動。

古人往往對於這種自然神祕力量充滿敬畏,往往會將其與神靈鬼怪相聯繫,西西里被描繪成“幽冥入口”自然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四、結語

西西里的形象改變大致分爲三次,一是從“蠻荒”到“天堂”;二是從“角落”到“樞紐”;三是從“凡塵”到“幽冥”,這樣的變化實際上與當時地中海世界的政治變革、文學和哲學發展以及地中海獨特的地理環境有關。

一直以來,西西里都被排除在希臘的敘述體系之外,這一點一直到地中海統一格局的出現才得以改變。從宏觀的視角分析,西西里形象的嬗變實際上

體現着古希臘精英階層視野的拓展,體現着西方傳統史學觀與現代史學觀的緊密聯繫。

參考文獻

《希臘史》

《柏拉圖的理念》

《埃特納》

《埃涅阿斯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