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魏、東魏與梁朝(502年至557年),北周、北齊與南陳(557年至589年)先後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很多人將這段時期稱爲後三國。圖-北魏、西魏、東魏都城大同、長安、鄴(邯鄲臨漳西南)位置。

南北朝的北魏自衰落之後,分成兩個國家。權臣高歡控制東魏(534年至550年),高歡死後,其子高洋篡東魏建立北齊(550年至577年)。權臣宇文泰控制西魏(535年至557年),其侄宇文導扶持宇文泰之子宇文覺篡西魏建立北周(557年至581年)。西魏、東魏與梁朝(502年至557年),北周、北齊與南陳(557年至589年)先後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很多人將這段時期稱爲後三國。

圖-北魏、西魏、東魏都城大同、長安、鄴(邯鄲臨漳西南)位置

東魏高歡和西魏宇文泰是一對不世出的梟雄,二人相攻相殺一輩子,爲歷史增添了很多精彩悲壯的記憶。很多人可能都看過一張歷史地圖,就是西魏、東魏與梁朝的三足鼎立圖。在這張圖中,梁朝地盤無疑是最大的。梁武帝蕭衍控制的帝國最強盛時,北邊從江蘇省與山東省的邊界往西南延伸,約在河南省汝南市附近折向西北,以秦嶺與西魏爲界,以南的地盤全是梁朝的。

咱們再看西魏和東魏的地圖,很明顯,西魏的疆域要大於東魏。有這麼一種說法,認爲西魏(在伐蜀攻江陵之前)面積約有98萬平方公里,東魏面積只有約71萬平方公里。東魏面積明顯小於西魏,但如果你穿越回那個時代,隨便找一個人問二魏孰強?大多數人會告訴你:當然是東魏實力更強,這一點是西魏人也是否認不了的。西魏面積大,爲何實力反而弱於東魏?這就要講到兩個魏國控制區的“有效面積”了。

所謂有效面積,放在古代農耕社會的角度講,就是看你這個國家的耕地有多少。在北魏沒有分裂時的宣武帝元恪時期(499年至515年),北魏佔據着長江以北的大片地區,這裏都是成熟的農耕地區。梁朝的面積雖然也不小,但由於唐宋之前的南方開發程度不夠,經濟反而不如北魏控制的黃河流域發達。東魏和西魏的情況和北魏、南梁也差不多,咱們先講東魏。

圖-西安古城俯瞰,西魏建都長安

在侯景之亂後,東魏、北齊才逐漸越過徐州,南下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即使如此,東魏依然堪稱是二魏與梁三國中的最強者。東魏控制區,北線可以從內蒙古包頭市以北的陰山劃一條線向東平行延伸至遼寧省西部的錦州市以東大淩河附近。再說東魏的西線,那就比較簡單了。黃河自內蒙古托克托縣變成了由北向南流淌,這裏就是西魏與東魏的分界線,既今陝西省和山西省的分界線。不過約到了山西省臨汾市永和縣附近,東魏與西魏的邊界便開始在山西省境內劃分,山西省西南的運城市在當時就屬西魏。東魏的西線在黃河以南的部分,約以現在的河南省三門峽市爲界,然後向東南方向延伸,至平頂山市再向南至河南省駐馬店市的泌陽市,這裏就是三國交界之處。東魏的東線約從泌陽劃一條線向東北方向延伸,經江蘇徐州至江蘇連雲港,以北爲東魏地盤。

圖-大同古城,平城(大同)曾爲北魏都城

東魏控制區,除了山西省地勢較高,剩下的多是平原地帶爲主,包括肥沃的華北平原。華北平原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農耕地區之一,北魏末年的華北平原土地肥沃,人口衆多。東魏兵力源源不斷,大把的軍費往裏扔,雖然高歡屢敗於宇文泰,綜合實力依然在宇文泰之上,和這個因素有直接關係。

和東魏相比,西魏的情況就不怎麼樂觀了。西魏的北線,約以內蒙古包頭市以北的陰山向西劃一條直線延伸,也就是內蒙古與外蒙古的交界,然後約至新疆哈密,經青藏高原北緣的祁連山(甘肅與青海交界)向東南延伸,包括現在的青海省省會西寧,再經甘肅省臨夏市向南直線劃到四川省阿壩州北部,經平武向東約以秦嶺與梁朝爲界。至於西魏的東線(東魏的西線),上面已經提過了。

圖-邯鄲臨漳航拍,東魏都城鄴在臨漳西南

在這一片區域內,西北部是巴丹吉林沙漠,北部是鄂爾多斯高原,北有庫布齊沙漠,南有毛烏素沙地,再往南是自然條件一般的黃土高原。西魏也有自己適宜耕種的沃土,就是稱爲八百里秦川的關中,被漢初謀士張良稱爲天府之國。此外還有祁連山以北的河西走廊,這裏的耕種條件也非常不錯。但加上關中和河西走廊,西魏控制區的耕地面積遠遠小於東魏,也不如南梁。所以在高歡與宇文泰雙雄爭霸的十幾年裏,基本上都是東魏壓着西魏打,當然宇文泰會用兵,多次打敗高歡。

西魏後來一躍成爲天下第一強國,主要還是因爲梁朝發生侯景之亂,西魏趁亂攻下天府之國四川、湖北省大部。但北齊也拿下肥沃的淮南地區,論綜合實力依然不弱於北周,甚至在某些方向還強於北周。在綜合實力相當的情況下,北齊最終卻亡於北周。原因有很多,除了北周出了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北齊內部鬥爭太過慘烈,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