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開心又一次和您見面,探究歷史,悟出道理。讓我們一起打開歷史的卷軸,我將帶您一起探究這段歷史。

自晉朝結束以後,天下大亂,兩三百年的時間中原地區沒有出現一個統一而又強盛的王朝,五胡亂華,南北朝並立,一個個小政權先後出現,又沒存在多久傳了幾個皇帝以後就被取代,不過那時候也出現過一些頗有雄略的皇帝,比如像北魏第七位皇帝拓跋宏,後來改爲元宏,人們對他的評價就是古代少數民族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一生頗有功業。

後來北魏分裂了,分成了東魏和西魏,輝煌不在了,東魏有個皇帝叫元善見,是拓跋宏的曾孫,元善見不是一般人,據說此人相貌極其俊秀,性格極好,又頗有志向,才能方面他文武雙全。

他這個文武雙全絕對不僅僅是會那麼簡單,兩方面俱精,在文這個方面他喜歡作詩,常常和大臣們一起賦詩,因此也和朝臣們相處融洽,在武這個方面他膂力過人,善騎射,可以說是箭無虛發,打獵的時候百發百中,而且還有資料說他可以力能攜石獅子以逾牆,就是說這個人能帶個石獅子跳牆。

讀歷史的時候一般具備這些條件的人,做皇帝必定是一代名君,能夠有才能料理好國政,對外又可以征伐外敵,使外族不敢覬覦,如果爲臣必然是朝中重臣,頗受皇上的青睞。元善見做了皇帝,只不過做的不是時候,成了權臣的傀儡,最後這麼多的優點讓他做了個默默無聞的皇帝。

英才淪落傀儡皇帝

元善見是在高歡的擁立下登基爲帝建立了東魏,那時候的元善見只有十一歲,還是個不怎麼懂事的孩子,高歡作爲丞相協助處理國事,皇帝年幼,權臣輔政,歷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有過類似的情況。如果輔政的大臣忠正耿直,盡心輔佐皇帝,又像父親又像老師,那麼國家肯定能往好了發展,如果大臣不賢,那麼到皇帝成年後這些年裏足夠他將國家權力收到自己的手裏了。

高歡就是個不忠的輔政大臣,他表面上對皇帝還算客氣,而元善見知道自己鬥不過他也很會隱忍,這一忍就是十幾年,好不容易把高歡這個傢伙給判死了,本來以爲是件好事,卻把高歡的兒子高澄盼上來了,他比高歡還不厚道,他繼承了父親的位置,繼續在朝中掌權。

而且他和父親相比還有謀朝篡位的想法,當初皇帝是高歡立的,按照高澄的想法,江山是他們家搞來的,皇位是不是也得他們家來坐?抱着這樣的想法他開始有些不把皇上放在眼裏,作爲人臣肯定要忠於皇帝,尊敬皇帝,幫着皇帝料理國家的事,但是高澄在皇上面前幾乎沒有什麼禮說,肆意妄爲,上朝都挎着寶劍,有時候還要管制皇上的行爲。爲了進一步把持朝政,他逼着元善見給他追加官職,封王。

高澄沒過兩年就被廚師給殺了,元善見很高興,覺得自己不用再受欺負了,然而他想多了。高澄的弟弟高洋繼承兄位,他比高澄還過分,直接十萬精兵把皇上趕下臺了,自立爲王建立了北齊。事情並沒有結束,一開始把段禪位的元善見賜地封王,但是後來北齊政權穩固以後,設酒宴把元善見毒死了。

造反的皇帝,窩囊得很

元善見這個皇帝當得從頭到尾也僅僅有個名分而已,從來沒有真正掌握過國家大權,如此優秀個人跟高家兩代三人鬥了那麼多年也還是失敗了。這種中間有個故事,讓人不知該嘲笑元善見還是該同情他,就是在做皇帝期間被人說成是造反。

那時候還是高澄在位,朝中有大臣計劃幫助皇帝解憂,挖地道出去召集天下兵馬討伐高澄結果被高澄逮住了,高澄憤怒之下帶兵衝進宮裏,問出了千古神句:“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負陛下邪!”意思就是陛下爲什麼要造反,我們父子倆對設計有大功,沒有對不起陛下。

罵皇帝造反,厲害了噢,帝正色曰:“王自欲反,何關於我?我尚不惜身,何況妃嬪!”皇帝罵他,自古有臣子反叛皇帝,哪有皇帝反叛臣子,你自己要造反何必指責我。這個時候高澄還沒有當上皇帝,隨意有所收斂,開始大哭謝罪。

我們不禁感嘆,元善見這皇帝當得有名無實,從始至終他都是高家的傀儡,有獨立之心,也有獨立只能,但是沒有獨立。惜哉,悲也!

品酒、酌茶、讀史、看天下,我們伴您做有智慧、有品位、懂生活的人。我們嚴肅,但不乏味;我們客觀,但不迂腐。歷史大事、名人生卒、深度分析、多角度解讀,我們一直在這兒望眼欲穿的等着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