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的孩子眼中,“讨好别人”好像成为很重要的事情。

越来越多的孩子为了顺应每一个人,从原来的独立人格变为了讨好型人格。他们会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或者生自己的气,无论是说话做事,都开始从考虑别人的情绪角度介入;别人的要求即使不太想去答应但也会尽力去做。这些行为在短时间内并没有什么,但时间久了,就会让人很痛苦,甚至会抵触与别人交流。

对于这类“讨好型人格”,我们应该怎么去改善呢?

在我们的身边,总会有一些懂得察言观色的人,总会根据事情的现状作出相对应的改变,懂得更好地与接触到的人进行交流,这些通常被称作情商高。这类“高情商”人群总是会得到人们的向往,一些人就希望自己可以变成那样的人,试着学习他们与人的交流,当发现这些人人际关系很好时,就开始试着“效仿”,最终却形成了令自己反感的“讨好型人格”。

我们试着去与人交流是好事,但也需要对自己的性格有所了解,有共情能力不是坏事,但过度的共情就成了讨好。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人物,明明知道帮同事完成工作会让自己很累,却为了能够使自己被同事所接受,还是熬夜加班帮同事完成工作。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只为了地讨好别人,却最终迷失了自我。

在我们日常的社交中,地迁就只会让自己失去最初的模样,甚至让自己越来越软弱。等时间久了,发现自己的讨好并没有换来什么,归根结底,自己的讨好只不过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最后换来一句“我对你那么好,你不应该对我好一点吗?”

却忘记了从一开始自己就错了,自己并不是喜欢讨好别人的人,却总想着去讨好别人,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结交朋友,最终的结果也是不尽人意。

当讨好者卖力去讨好别人,希望得到他们的喜欢,但对方却无动于衷,这对于讨好者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于是他们为了讨好别人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的人设,却慢慢地隐藏了真实的自己,时间一长,他们活成了人设中的自己,找不到了最初的快乐。

作为一名讨好者,他们不敢与人冲突,而是地附和,他们甚至不敢暴露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不敢向对方去传递负面信息,久而久之,他们过得越来越假。

但事实上,当我们越去选择讨好别人时,越不会有人把你当作一回事。真正的交流是有感而发,是随意洒脱的,而不是需要一句话在脑海中反复琢磨该不该说,地去附和。

相比别人做生活的主角,这个主角为什么不能是你自己呢?

有些人脑海中总是认为我必须要做一些别人满意的事情,别人才会喜欢我,但被别人喜欢,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获得别人喜欢的前提是我们要先认可自己。我们总是不自信自己的所有,总是看向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但实际上在我们的身后也会有人向你追随别人一样的想要去追随你。

而讨好型人格总是在去否定自己,时间一长已经忘记了肯定自己的感觉,只能依靠别人的评价来定位自己。但事实上,你就是你,不需要去依附于任何人,学会认可自己,不管是懦弱的你还是胆小的你,这些才是真实的你。

人生的意义不是靠别人去给予的,而是靠自己去寻找的,你活着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为别人而活。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永远得不到别人的欣赏,所以不要为了去讨好别人再去浪费你宝贵的时间,你需要活出属于你自己的风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