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輪到孔融挑選梨子的時候,他拿起一個大一點的梨子然後又放下,直到挑到最小的梨子纔開始喫。孔宙看到以後,覺得很奇怪,便來問他:別人都是挑又大又甜的梨子喫,你怎麼會挑這麼小的喫呢?

孔宙聽後,哈哈大笑,覺得這個孩子不簡單,居然如此明事理,懂得長幼尊卑,將來一定可以成就一番大事。後來的孔融也沒辜負孔宙的理想,由於天資聰穎,過目不忘,加之勤於好學。

後來在漢獻帝時擔任過虎賁中郎將、北海相等職務。平時的孔融是一個喜歡結交賓客,喜歡交友的人。除此之外,他也非常地熱衷於評判時政,和許多人都鍼砭時弊,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時候少不了言辭激烈跟別人爭個面紅耳赤。

東漢末年正是羣雄並起的時代,處在廟堂的孔融,最開始需要跟董卓、袁紹、曹操打交道。但他性格耿直,與董卓互懟,與曹操交惡,多次得罪權臣。雖然個人擁有極高的德行和聰明才智,但卻最終還是結下太多的恩怨。
尤其是當曹操暴露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圖的時候,孔融依舊不知道收斂鋒芒,與曹操對着幹,這也就爲後面的“身首異處”埋下了伏筆。

那麼,究竟在這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這要從袁術在197年的壽春稱帝說起,這年曹操討伐袁術無果,於是把怒火撒到了與袁術結爲親家的太尉“楊彪”身上,曹操上書想要罷免楊彪。孔融聽說這件事情以後,立馬去找曹操理論。

理論期間拿《周書》中的“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來反駁曹操,曹操想推辭。孔融又字字珠璣,言辭激烈把曹操臭罵了一頓,曹操無言以對,最後罷免太尉的事情也不了了之了。
其實在這之前,孔融就曾與曹操有過節。當時,曹操攻打袁紹,拿下鄴城以後,就下令屠戮鄴城居民。曹家軍還闖到袁紹的府邸,大肆擄掠婦人女子,曹操的兒子曹丕見袁紹兒子袁熙的妻子甄氏長得漂亮,就私下娶了她,這就是後來的“甄姬”。

孔融得知這件事以後,寫信嘲諷曹操的做法,信中這樣說道:丞相這樣的做法無異於當時武王伐紂的時候,伐紂成功了,就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
看完信不明白書信當中什麼意思的曹操,一臉懵逼。隨後曹操在見了孔融之後,立馬不恥下問,希望能得知這個典故的出處。結果孔融看曹操如此好學,隨口說道:丞相不知道這個典故的出處?

除此之外,孔融因爲知道曹操有“謀逆之心”,所以故意對他言語傲慢,出言不遜。史書上記載,孔融跟曹操因爲“禁酒令”一事也發生過沖突。由於孔融經常招攬賓客到自己家喝酒,公開談論公事,發表自己的見解看法。

這就給一直以來對孔融積怨已深的曹操明顯的機會,曹操在私下裏派人羅織孔融的罪名。於是乎,各種“圖謀不軌”、“誹謗朝廷”、“意圖造反”的罪名統統指向孔融。
在處死孔融的佈告上,曹操這樣評價孔融:“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一代“聖人”之後,從小就知書達禮的孔文舉就此被終結於市肆之間,最後竟然無人敢去收屍。不可不說性格太過剛直,恃才傲物的人,即便聲望再高,也要記得收斂鋒芒。

“讀史可以明志,知古可以鑑今”,你對孔融的死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