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尴尬的场面持续到客户接到老董打来的电话,她一边喊邻居帮她照看店面,一边找身份证和银行卡,后来事情迎刃而解,客户说:总是来找董师父办理业务,听到他在的网点错账要处理,就算是有什么急事也都要放一放。师父老董天生一副热心肠,不管是柜台年轻人办错业务被凶,还是对正常业务处理流程有异议的客户家属来网点理论,每次都有他主动出面化解的身影。

十年前,我刚加入工行,师父是迎宾支行高柜柜员董新年,也是同事和客户口中“有困难找老董”的“老董”。师父八二年入伍,自九六年从部队退役进入工行以来,二十多年始终扎根在网点一线,工作上勤勤恳恳,沟通能力和营销业绩常年在线,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对于初入柜台的我而言,师父就是我心中的“定海神针”,只要跟在他背后再复杂交易业务都难不倒我。但师父身上有一点是我至今都学不透的,那便是他跟每一位客户都能够熟络自如沟通的“奇妙能力”。

师父老董天生一副热心肠,不管是柜台年轻人办错业务被凶,还是对正常业务处理流程有异议的客户家属来网点理论,每次都有他主动出面化解的身影。对于网点一线人员来说,残损币兑换是一件头疼事,客户们拿来的残损币可不是教科书上标的明明白白的:损坏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而是各种形态的,有被老鼠啃的、被水洗的、发霉长斑的,甚至还有散发着怪味且点钞机一张都过不了的,其他工作人员躲着这种业务,可是老董却不,设身处地为客户找想是他办理这种业务的原因。他说,来兑换残损币的大多是攒了一辈子钱不舍得花的老人家或者是不小心弄脏、弄破了钱的客户,人家辛辛苦苦地来兑换,我们怎么能拒绝呢?而过硬的业务素质给了老董办理这种业务的底气,他总是搭眼一瞅就能准确给出兑换价值。久而久之,来办理业务的客户都对老董竖起了大拇指,大家也常开他玩笑说,商州城里就没有老董不认识的人。

对这句评价的深切感受,始于我人生中第一次错账,短款14万。之前总听人说高柜工作“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年轻人不赔点儿钱根本长不了记性”,但真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才知道这是怎样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万一客户不愿意还,这天价学费是真的交不起啊!

老董安慰我,年轻人哪有不犯错的,错账好找,别害怕。当天他没休息没吃饭和营业室主任一起翻传票,逐笔分析排除,初步确定是我把一个取7万块的人误操作成存7万,师父一看名字,便认出是城东边做生意且常来办业务的一个客户。在他们去调监控核实的时候,我却着急去找客户说明情况,希望她配合来网点处理。可是客户特别忙,说自己原来卡里8万多取完钱余额1万多,肯定错不了!看着客户忙她的生意懒得理我,我愣在那儿手足无措,泪水顺着脸颊旁边往下流,甚至脑补客户不愿意来网点核实我自己要如何砸锅卖铁地补上这14万。这个尴尬的场面持续到客户接到老董打来的电话,她一边喊邻居帮她照看店面,一边找身份证和银行卡,后来事情迎刃而解,客户说:总是来找董师父办理业务,听到他在的网点错账要处理,就算是有什么急事也都要放一放。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客户是真的非常信任老董的,慢慢的我也发现行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出现差错都会找他来看看,因为有老董在,好多事就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深知,这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真诚服务积累的人脉关系,也离不开他多年来跟各色客户打交道的点滴经验,正是由于他日复一日坚持用心服务客户,客户才会用同样的真心去回应老董。

一朝戎装在身,终生都是军人。老董视组织安排为命令,借调分行中心库两年期间,主要负责金盾上门收款的大量资金回笼、城区五个网点以及周边三县资金上缴及下解。有段时间,人民银行因库房装修,一次性分配给行里一千多万零钞投放任务。面对用四台押钞车拉回来的零钞和硬币,老董配合部门领导总体部署,积极联系超市、商场、医院等需求量较大的场所进行集中兑换,用56岁的身体将一箱箱沉重的硬币上门送到客户手中。虽然老董在工作中手划破了,衣服挂烂了,但却保证了零钱投放到了最需要的市场中去。

在他参与管理金库两年中,面对战线长、库存占比高的难题,老董走访市场,结合多年高柜实战经验,科学监测各网点的实际情况,为领导决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在与中心库领导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把接手时日均四千多万元的库存降至一千万元左右,为全行做出了贡献。

今天,即将退休的老董依然佩戴党徽,坐在党员示范岗的高柜,用自己积极的态度、熟练的技能默默奉献,像从前那样,笃定得跟客户和周围的人说,“有困难找老董”。于他而言,能这样坚守到最后一刻就是无限荣光,于我们而言,能够在职业生涯碰上这么一位好师父,是我们这群年轻人最大的幸福。

中国城市金融网 通讯员 周文晰 编辑 陈国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