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報道 美國《防務新聞》週刊網站6月1日發表題爲《請登上“海上列車”!》的報道稱,請想象以下場景:美國海軍的四艘中型艦艇從美國沿海某個港口出發。這些艦艇上沒有一名船員。

在距離海岸大約15海里(約合27.8公里,本網注)處,這四艘艦隻對接起來,自動排成一條直線。利用定製的結構,它們一個個對接形成一班“列車”,只是它們處在水中,也沒有鐵軌來引導。採用這種結構,這些艦艇航行6500海里跨越大洋到達東南亞。但是,當接近目的地時,它們會自動脫離並分道揚鑣,每艘無人船各自前去實施獨立的行動,比如利用船上搭載的各種傳感器收集數據。

一旦這些行動完成,四艘無人船會重新對接,再次組成“列車”並踏上歸途。

美媒介紹稱,這就是“海上列車”,它也許不像聽起來的那麼遙不可及。美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正在對多項技術進行投入,以便使之成爲現實。

DARPA的項目管理人安德魯·努斯說:“‘海上列車’計劃的目標是開發和驗證一支分佈式中型戰術無人艦艇編隊的遠程部署能力。因此,我們真正關注的是使遠洋轉運和遠程海上行動成爲可能的方式,而我們希望的方式是,對可以從相互連接的船隻系統中獲得的某些效能加以利用——這就是‘海上列車’這個名字的來源。”

資料圖片:“海上列車”無人艦艇在海上自動對接效果示意圖。(美海軍官網)

DARPA稱,目前的安全環境已激勵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將關注點從爲數不多的高技術大型有人駕駛平臺,轉向由較小的船隻——包括能夠進行監視和參與電子戰及進攻性作戰的無人平臺——組成的更爲分散的艦隊結構。

報道認爲,雖然與大型有人駕駛船隻相比,這些無人船較爲小巧、靈活,但它們也受制於往往困擾着較小船隻的興波阻力的上升。由於體量較小,它們無法攜帶足夠燃料進行DARPA所設想的遠程航行。通過把船隻連在一起——不論是物理連接還是(網絡虛擬連接)形成編隊,DARPA希望“海上列車”可以減少興波阻力,並使遠程航行成爲可能。

如果取得成功,DARPA希望看到美海軍能採用這些技術開發其無人駕駛平臺。雖然DARPA努力的重點放在長度在12至50米的中型無人船上,但該計劃獲得的經驗對於體積大一些或小一些的有人駕駛或無人船都是適用的。

【延伸閱讀】美媒稱“無人編隊”成未來反潛戰關鍵

3月12日報道 美媒稱,對那些無力投資購買最先進潛艇和海上巡邏機的國家來說,反潛戰的未來可能要依賴一個由無人平臺組成的網絡編隊。

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3月9日報道,這種無人編隊可以在海上咽喉要道設置“被動式聲吶屏障”,或者拖着拖曳式反潛聲吶基陣穿越一國領海。

北約“海事研究與實驗中心”(CMRE)正在北約演習(如正在進行的“動感蝠鱝”年度反潛戰演習)中展示這些理念。

CMRE的負責人凱瑟琳·沃納說:“在整個無人系統領域,一個重要的想法是找出合適的系統,配備合適的傳感器,找到在成本和操作上有效的合適方案。”她說,反潛戰屬於“高技術裝備密集型”戰爭,雖然無人系統無法做到潛艇或反潛機所能做到的一切,但它們可以執行一些有人裝備難以執行的特殊任務。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被動式聲吶屏障”。沃納說,CMRE在其投放的所有自動航行器、浮標和海底設備上都安裝了被動式聲學傳感器,並在“動感蝠鱝”演習開始前在西西里島海岸附近使用傳感器演示了被動式聲吶屏障。

資料圖片:北約聲學研究船和無人水下潛航器(近處)進行協同演練。(美國海軍學會網站)

報道稱,在反潛戰的主動搜潛作戰方面,CMRE特別關注多國多基陣反潛戰的理念,即主動聲吶源可以爲數十或數百個偵聽聲波的被動傳感器生成可從敵方潛艇反射回來的脈衝信號。水中的傳感器越多,就越能更好地探測到脈衝信號,並識別出在水中航行的潛艇類型以及其活動方向。

在“動感蝠鱝”演習期間,CMRE和有人駕駛軍艦一起進行反潛搜索行動:一艘北約聲學研究船、兩臺直徑21英寸(約合53釐米)的自動水下潛航器,以及一批充當艦艇與自動水下航行器通訊節點的水上無人平臺。潛航器帶有拖曳式聲吶基陣來偵聽脈衝信號。CMRE最近也爲水上無人平臺開發了拖曳式聲吶基陣,從而在水中安插更多的“耳朵”。

沃納說,“新增的傳感器”對於多基陣反潛戰“產生巨大影響”,因爲當一個主動聲吶源發出信號後,他們希望在水中有儘可能多的被動式傳感器監聽脈衝信號。

報道認爲,多國多基陣反潛戰的關鍵是信息共享。水下相互合作的無人潛航器越多就越好。沃納說:“我們已經證明多基陣反潛戰是有效的。”

【延伸閱讀】美海軍擬打造“海上列車”無人艦隊 全球部署 無需返港

12月18日報道 外媒稱,美國海軍計劃組建一支相互關聯的無人戰艦編隊,在世界各大洋巡邏、監視並攻擊敵方船隻,同時永遠無需返回港口。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2月16日發表了邁克爾·埃文斯的題爲《五角大樓計劃以無人艦對抗海上威脅》的報道,稱美國海軍提出了一種遠距離操作軍艦的新概念,包括無人艦隊以長線編隊航行,以偵察和監視敵人,執行一些最危險的遠洋作戰任務。

新概念被稱爲“海上列車”項目。這些無人艦將具有多種功能,包括攜帶彈藥、負責監視和偵察任務,利用特殊技術減少波浪的不利影響並在海洋中快速航行。

報道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16日徵求業界的意見,以便在2023年年底前讓“海上列車”概念進入原型艦試航階段。

美海軍的無人艦看起來像戰艦,但正如“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項目經理安德魯·努斯所說,它們將永遠不需要通過“與載人船隻或港口會合”來實現“獨立的長期部署”。

“海上列車”可能會連接起來,從而呈現一長串船隻的形象。但努斯博士說,只要能大幅減少波浪的產生,所有的技術都會考慮在內,包括不相互連接的新編隊。

資料圖片:美海軍“海上獵手”無人獵潛艇高速試航。(美海軍官網)

資料圖片:未來大型無人水面艦艇設想圖。(美海軍官網)

報道稱,無人軍艦必須使用大量燃料來產生足夠的動力以抵禦海浪的不利影響。擬議中的抗浪無人艦將從專門設計的船體中受益,這將有助於確保“海上列車”能夠在遠距離連續作戰。

每個“海上列車”護航編隊中無人艦的最大數量尚未公佈。美國海軍已經制訂了建造各種不同型號的無人艦的計劃,並提出了2020年需要近6.3億美元研發預算的要求。

報道稱,它們包括大中型無人水面艦艇和“超大”無人水下航行器。美國海軍預計,大型水面無人艦的滿載排水量爲2000噸,長180至300英尺(約合54.8米至91米,本網注),能夠攜帶反艦和對陸攻擊導彈。

所有無人艦的售價都會更低,因爲設計師不需要爲船員提供空間或支持設備。無人艦也被認爲是執行長期任務的理想船隻,因爲沒有生命會受到威脅,也不會出現船員精疲力竭和不堪一擊的危險。

報道認爲,一旦無人艦編隊開始服役,預計美海軍對導彈巡洋艦和驅逐艦等大型載人軍艦的需求將會減少。

【延伸閱讀】美專家建議美軍發展進攻性無人潛航器:“到敵人後院佈設水雷”

12月20日報道 美退役海軍中校布賴恩·杜拉近日撰文稱美國海軍應該投入力量發展佈雷能力,因爲這是一個其可以佔據優勢的領域,引發美媒關注。美國《福布斯》雙週刊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爲《美國海軍的新型“虎鯨”無人潛航器可能獲得進攻性角色》的文章,介紹了布賴恩·杜拉的觀點。相關內容編譯如下:

杜拉在美國海軍學會博客上撰文指出,美國海軍的新型“虎鯨”無人潛航器或在未來衝突中扮演進攻性角色。

在大衆防務媒體上,水雷戰感覺受到冷落。它可能會被認爲是老式或無趣的,但現實可能恰恰相反——即便是低技術或老式水雷也會對現代海軍構成十分真實的威脅。

杜拉提出的水雷佈設建議是新穎的。他建議把無人潛航器的航程、自主性和靈活性與水雷的攻擊性結合到一起。

與此同時,無人潛航器則是海軍的熱門話題。這將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配對,因爲佈設水雷任務執行起來很危險,尤其是在敵人的後院。敵人的飛機、軍艦或潛艇都將因此處於險境,並分散對它們的主要使命的關注。無人平臺則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與佈雷行動相關的固有風險。

儘管無人飛行器已成爲戰場上的常見裝備,但是水下領域的發展卻要緩慢一些。迄今爲止,美國海軍使用的無人潛航器大多數是小型的。而要想佈設一片水雷區,卻需要體積大得多的無人潛航器——大到足夠裝載數目令人滿意的水雷。

杜拉建議可以採用海軍的大排量無人潛航器。這種“虎鯨”無人潛航器的尺寸可以更大,從而能夠進行更大範圍的巡邏和裝載更多有效載荷。“虎鯨”長達85英尺(約合26米),這比目前已有的其他任何無人潛航器都大一個數量級。它擁有靈活的有效載荷艙,足夠裝載多枚魚雷大小的有效載荷。一開始這些有效載荷可以是體積更小的無人潛航器,未來它們可以是“戰斧”巡航導彈或水雷。

資料圖:波音研製的“回聲航行者”無人潛航器。(波音官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