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更加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孩子越认真听你说这话,她就越认真的去重复做那件事情。因为孩子的大脑非常神奇,你说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的时候呢,这个“不”字就被屏蔽了。

对于我们很多家长来说,咱们批评孩子,甚至打骂孩子都是一种家常便饭。

最令人恼火的是你指出明明,然后你告诉他很多理由。之后,孩子的反应似乎得到了倾听,并告诉你他下次会做得很好。结果,下一次我遇到同样的事情时,我忘记了我所说的和我所教的。问题再次出现。

看到你一番的苦口婆心,完全付之东流,实在是让我们气不打一处来。

难道就这样被熊孩子破了功吗?

平时总是温婉娴熟,可是回到家这样的美好形象,立刻给熊孩子整得七零八落。那个脸红脖子粗,脸色难看,青筋毕露的人还是你吗?

这样的事情不断的发生,我们就要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先来看看以下的场景:

不要玩水!

不要去推这张桌子!

不要老是蹦蹦跳跳的!

说你总是不听,怎么这么不听话?

你看你做事这么粗心,不认真!

这就是我们日常常说的话,这样的话基本上不用想,直接就脱口而出。

你是不是这样跟孩子沟通的呢?

那么,这里就要注意了:“不”字打头的话,带给孩子的往往就是相反的效果。当我们说:“不要玩水”时,孩子头脑里接收到的,是“要玩水”。

因为孩子的大脑非常神奇,你说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的时候呢,这个“不”字就被屏蔽了。

现在我跟你说一句话,你千万不要想客厅沙发旁边的那个蓝色袋子。其实你的头脑里是什么样的场面呢?你能控制的住,你不去想这个吗?

更加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孩子越认真听你说这话,她就越认真的去重复做那件事情。

你也许会说,那不能说“不”,那还怎么跟孩子说话?

没错,这就需要我们去做转化,把消极的,禁止式的话,变成积级的,鼓励式的话。

更加关键的是,你发出的指令只是叫他不能做这个,但是接下来该做什么,没有给出一个建议或者指令。孩子不知道他下一步该怎么做,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又只能按照原来的方法去做了。

所以,并非孩子跟我们“对着干”,而是我们没有给明确的做法啊。

有的家长说了,有啊,我有跟孩子说了,接下来你要这么做,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了。

好,看看这样的明不明白?

一种说法:“你不要总是跳来跳去的!好好走路,不要乱跑!怎么说了老是不听…(后面省略N字)

另一种是:“宝贝,你能像妈妈一样走吗?对,可以跟妈妈来比赛哦。”

第一种做法就是我们常说的,表现出来的就是,先是指责,之后命令,后面就是抱怨和不停的说。

想想看,如果孩子,我能听完你的唠叨吗?

也许可以,但都要记住,不太可能。

所以,给孩子指令,要具体、明确和简短,以确保孩子听得懂,能执行。

简单总结一下,少说不字,那样带来的是相反的效果。把话说完整。除了叫孩子别做这个之外,还要告诉他该怎么做。

所以,我们要分成两部分来处理这个问题。

第1个,把消极的话变成积极的话,少说“不”字。

不要玩水==你可以注意安全吗?

不要去推这张桌子==我们可以把桌子抬起来搬开。

不要老是蹦蹦跳跳的==我们一起走路吧,像妈妈一样。

说你总是不听,怎么这么不听话?==妈妈刚才跟你说的,能再跟妈妈说一遍吗?

你看你做事这么粗心,不认真==你这件事可以做得更仔细更认真,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这样,消极的话带来的是对抗、情绪和负能量,而用积级的话,就变成了合作、愉快和正能量了。不再的禁止孩子了,更能取得孩子的配合。

同时,我们还要做第2步就是给具体的指令或者目标。

不要去玩水,看你把裤子都弄湿了==注意你的裤子哦,妈妈希望你能保持裤子是干的。

把积级的语言+明确的指令两者结合起来,就是1+1>2的效果。

消极语言容易给孩子贴负面标签,同时带来孩子的情绪和逆反。

明确的指令,能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明确和具体,就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

最后,一定要注意,指令不能太多,同时要让孩子复述一遍。

复述的作用,一方面看看孩子是不是听进去了,另一方面则相当于是与孩子的一个约定。

也许这样的说话方式,跟你的习惯格格不入,一开口就是我们的习惯方式了。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刻意的训练和调整。

先从每天一个小目标开始,少说一句不字的话,多说一句积极的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