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一位七旬老人被撞身亡,因其身上沒有攜帶任何證明身份的物品,身份成迷,久久不能入葬……

事故的案情並不複雜,責任認定也較爲清晰,肇事駕駛員也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但是,這樁案件卻始終沒有真正完結。終於,5年過後,經過當年的兩位老交警不懈追查,老人的家屬找到了。

2015年交通事故現場資料圖交通事故死者身份成謎,屍骨無人認領

事情還得從5年前說起……

2015年10月11日10時11分許,徐彙區中山南二路、漕溪路附近發生一起重型自卸貨車撞擊行人的交通事故,一名身份不明的老年女性當場死亡。

該起事故案情並不複雜、責任認定也較爲清晰,按照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警方認定大貨車駕駛員負事故主要責任。

然而,一直無法確認死者身份成爲了處置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阻礙。

2015年交通事故資料圖

“老人身上沒有攜帶任何可以證明身份的物品。”徐匯交警支隊事故審理大隊承辦民警朱立回憶說:

當時我們先通過路面監控設備找她的走向,但是當年設備數量沒有這麼多,事發路口及周邊地形也比較複雜,找了幾個路口後,就失蹤了。”

在科技偵查手段尚不普及的5年前,承辦民警只能採取傳統辦案方式。一方面,查訪死者生前的出行軌跡,初步判斷其居住地,劃定生活範圍,開展對案發地及可能的生活範圍的走訪排查、張貼尋人啓示。同時,在市級以上報紙刊登認屍啓事,擴大尋查範圍。另一方面,由法醫提取人身識別檢材,發佈內部協查通知。

可惜,經過多月持續不斷的努力,這些方法均未見效,死者身份成迷,骨灰暫存民政部門,等待家屬認領,這一等就是5年。

2015年交通事故資料圖5年追查,大數據碰撞下死者身份浮現

這5年中,肇事駕駛員因交通肇事罪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這起沒有真正完結的交通事故,一直是沙龍根、朱立兩位警官的心頭遺憾。

“中國有句老話:入土爲安。我們也希望儘自己所能,讓死者能夠早日得到安息。”承辦民警朱立說。

5年來,沙龍根與朱立始終沒有放棄查找死者身份的希望,一直在日常工作中、走訪中注意收集相關信息。每個月他們都要跑一次分局刑科所,利用提取的死者生物痕跡信息,比對失蹤人口數據庫,嘗試更專業、更先進的科技手段。一有時間,就以案發地爲中心,逐個走訪居民小區,足跡遍及徐彙區及周邊數十個居民小區。多方打探,各方尋查,雖然始終沒有這具無名女屍的丁點消息,但沙龍根、朱立堅信,此案總有終結的一天。

承辦民警沙龍根

承辦民警朱立

就在今年5月,沙龍根、朱立兩位民警再次赴分局刑科所比對失蹤人員信息時,通過各種已建立的數據庫之間信息相互碰撞,終於發現本市梅隴地區居民袁某某與死者高度相似,案件出現重大轉機。

獲此線索後,兩位民警立即聯繫袁某某的兩個兒子,通過對兄弟兩人採集的信息進行比對,最終確認死者就是二人的母親袁某某。

據瞭解,老人袁某某是本市楊浦區居民,事發前,她一直居住在梅隴地區的一家養老院中,當天獨自外出時,遭遇了交通事故。

那天我接到朱警官的打電話,我就想,不管什麼結果,我都可以承受,至少有個下落了。”

朱先生說,他們兄弟兩人和家人當時也報過警,5年多來也各方查找,始終無果。

一起交通事故,兩位承辦民警5年的堅守。終爲懸案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