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高長嶺/文 通訊員 楊其格/圖

“朱書記來這四五年,磨溝村發生了太多變化,磨溝村變得越來越美,越來越富,變得多年不回來的人都不敢相認了。”6月2日,桐柏縣新集鄉磨溝村80歲的孫道海說。

磨溝村有5個自然村,人口262戶97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目前仍有10戶13人沒有勞動能力未能脫貧,已由政府兜底保障起來。去年,磨溝村被評爲國家級森林鄉村、河南省鄉村旅遊特色村和南陽市十大美麗鄉村。

“美麗磨溝,需要我們繼續精心打磨。”河南水投集團原駐村第一書記朱登州對新上任的第一書記李明說。

美麗磨溝村

綠水青山,真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在磨溝村的發展上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填河平塘,只是讓綠水更清,青山更美。”朱登州說。

磨溝,兩山夾一溝,沿溝分佈着7個自然村,如今合併爲5個自然村,7平方公里村域內,青山環抱,綠水長流。

原來村裏出路不好。“村民挑着東西去新集,得翻過大尖包山。”孫道海說,在河南水投集團幫扶下,現在這路修得多美,沿着溝底從村東頭的青山扒到最西頭的白露崗,大家都叫它青白路,大家出入實在太方便了。

磨溝南北兩側,大山連綿,滿眼青翠。村上,翠竹茂密,衆鳥歡唱。國家級森林鄉村,名不虛傳。

沿着4公里長的青白路兩側,大力發展茶葉和中藥材種植:東頭青山扒村一帶,美麗磨溝茶葉種植合作社種植茶葉150多畝;200多畝夏枯球,是涼茶的主要成分;300多畝梔子沿路分佈,連綿不斷,崗坡上白色的梔子花開得正旺,整個山溝裏香氣撲鼻。溝底,魚塘和稻田相連,秧苗才一拃多高,正等着移栽。在抖音視頻上,村民誇讚“磨溝,真香!”

紅二十五軍轉戰南陽博物館

磨溝旅遊,真美

磨溝村民種麥不多,卻是消納小麥秸稈最多的地方,麥秸是牛的主飼料,村上有四個養牛大戶。村民魏振甫養牛20多頭,在周邊購買了麥秸,正在把麥秸壘成垛。

“第一書記幫忙協調了貸款,政府貼息3年,養牛當然養得有勁兒。”魏振甫說,一頭夏洛萊牛能賣一兩萬塊錢,不愁還不了貸款。

他的妻子王令巧專門經營“芭蕉扇農家樂”。“咱們村農家樂的菜品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最近要組織外出學習,你什麼時候方便?”第一書記李明前來跟王令巧商量。

近幾年村上發展鄉村旅遊,來旅遊的客人越來越多,有5戶村民發展起了農家樂,還有兩戶人家發展起了鄉村民宿。剛到民宿主人楊運峯家的門口,他就招呼客人在院子裏坐下,端水沏茶時讓客人犯了難,有村民自己種的茶葉、梔子,還有楊運峯老人昨天剛採的野草藥,任由你選擇。

在村頭有一個坑塘,經過治理成了荷塘美景,客人可沿着木橋進入荷塘深處,木橋盡頭則是一個亭子,在亭子裏坐下,抬頭是巍巍青山,低頭是荷葉田田。遊客感嘆,磨溝村,真美!

美麗磨溝村

革命故事,真紅

磨溝,綠水青山中滿是紅色故事。在“紅二十五軍轉戰南陽”博物館門前,朱登州指着博物館說,這是縣裏唯一一座設在村裏的縣級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內,當年紅二十五軍從羅山縣何家衝出髮長徵,並在南陽境內轉戰的故事就逐一呈現在眼前。紅二十五軍的長征歷程,讓人熱血沸騰,磨溝羣衆保護紅軍的故事,流傳至今。

“我們要利用當地的紅色旅遊資源,開展不忘初心教育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來磨溝拓展訓練,重溫入黨誓詞,重走長征路,牢記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教導,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深夜了,兩位駐村書記還在謀劃磨溝的紅色旅遊。

“磨溝村的革命故事,真紅!我們要研究當年紅二十五軍的軍史、服裝、軍歌,進一步確定經過磨溝村的路線。”李明說,千頭萬緒,都要一步一步做紮實,盤活紅色旅遊資源,讓磨溝村紅起來,帶動村民走上小康路。

編輯:張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