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水果,很多父母都认为它是美味可口的食物,是给宝宝补充各种维生素的最好方法,认为给宝宝多吃一点也不会有问题的,但是这样随意让宝宝进食水果的话,可能是在伤害他,家长一定要注意避开这些误区,下面给大家仔细分析这些容易忽略的误区。

误区一:水果有讲究,宝宝吃要忌口

说起给宝宝吃水果,父母最想知道的恐怕是给宝宝吃啥水果比较好,其实呢,水果没有绝对性的「忌口」,站在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并不存在什么水果是宝宝绝对不能吃的。我们健康的饮食都讲究营养均衡的,水果也是同样的,要适量的给宝宝吃,不宜多吃。水果的种类在添加上和其他辅食的添加原则一致:要不影响宝宝奶量(饭量),吃了后没有明显不适反应,每个宝宝的吃的量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适量添加即可。如果发现宝宝吃后口周红肿、腹泻等不适,需要立刻停止添加。

误区二:水果营养丰富,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的食物确实有很多,很多父母认为是水果,但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情,对于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水果摄入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建议0至11岁宝宝每天水果摄入量作为参考:

6~7 个月:初添辅食,一小勺就好;

8~9 个月:每天 20~30 g左右;

10~11 个月:每天 50 g左右;

1~2 岁:75~100 g,大约就是多半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或中等大小的香蕉;

2~3 岁:150 g,大约就是一个中等大小的猕猴桃或中等大小的香蕉;

4~8 岁:225 g;

9~11 岁:300 g;

太胖或者胃口特好的宝宝,水果又会提供过多的热量,即而让宝宝越吃越胖;太瘦或者吃得不理想的宝宝,吃太多水果会影响正常的饭量,即而让宝宝越吃越瘦。

所以,水果并不是吃越多越好,家长们还是要把握好这个摄入量。

误区三:水果饭前吃,美味又开胃

酸甜的水果可以开胃,这可能是很多人都是这样觉得的。其实水果的酸味完全来自水果中的有机酸。水果中的有机酸虽然可以很好的刺激宝宝的食欲,但如果水果没有完全熟透的话,对消化道比较弱的宝宝来说,很容易刺激胃粘膜,结果可能导致好心办坏事儿哦。

因此,饭前还是不太建议给宝宝吃含有有机酸的水果,如果已经熟透了,可以适当的给宝宝吃几口的,不宜吃过多,吃多了可能会导致宝宝吃不下饭了。

误区四:水果饭后吃,有助消化

如果宝宝已经吃的很饱的话,再吃水果就相当于额外增加了宝宝的进食量,徒增了宝宝的消化负担。当然,如果只是一点点的话,就还是可以的。那水果什么时候吃比较好呢?要么和饭一起吃,比如吃的水果蔬菜沙拉;要么就安排在两餐之间来吃,比如在某顿正餐之后 2 小时左右的时候吃最佳。

误区五:不爱吃蔬菜,只吃水果就可以

多数蔬菜的矿物质、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等的含量确实会高于水果。不过!水果中的有机酸、糖分和芳香物质又比很多新鲜蔬菜多,所以呀,水果和蔬菜,谁也替代不了谁。如果宝宝不喜欢吃蔬菜,家长们要做好榜样,在生活中可以试着把蔬菜及肉蛋粮等做成馅、丸子、菜肉饼等,宝宝说不定也会爱上吃蔬菜!

误区六:水果越贵越有营养

其实水果的营养价值和价格没啥关系,它只和产地和品种有关系,每种水果的营养含量参差不齐,根本没有办法衡量,各有各的的营养含量。真正影响价格的是运输距离运输方式、产量多寡、包装方式、品牌等因素。

误区七:果汁和果泥,更有营养

很多人认为,消除水果的最合适的方法是吃一口。需要注意的是,一口不一定要把整个水果吃一口。给宝宝吃东西时,一定要注意窒息的危险,特别是在荔枝、坚果、葡萄、圣女果等地,在给宝宝吃这些水果之前,一定要把食物捣碎或切成小块。即使宝宝只有6个月大,你也可以用干净的勺子直接从水果上刮下果肉喂给宝宝。我们应该选择加工过程较少的水果给宝宝吃,因为水果在空气中的暴露时间相对较短。如果选择复杂费时的方式,很容易导致纸浆在空气中氧化时间较长,导致维生素C的氧化损失,也增加了纸浆被环境中微生物(如细菌)污染的机会。

至于给宝宝水果榨汁,对于 1 岁以内的宝宝,是绝对禁止的。1 岁以上的宝宝,水果能吃就不要喝,如果要给宝宝喝,最好选择灭菌的 100% 纯果汁,而非鲜榨汁或浓度 <>

误区八:只给宝宝吃当季水果

不少家长总是会担心,那些当地反季节种植的水果,可能是用了某些催熟剂。其实,现在农耕和运输条件都比较好,想吃的水果都可以直接买,没有必要受到季节限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