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教科書騙了,中國古代海洋文明的歷史十分豐富,只是最終沒有堅持下來,或者最終發展依然侷限於陸地,所以燦爛的歷史就不被人們所重視,甚至是忽略了,實際上5000年的文明,海洋歷史的發展並不比我們傳統認知的歷史更遜色。
中國自古以來,古代的商業貿易,海外貿易就十分繁榮,而且擁有長足進步與發展,只是我們以中原文明的一種眼界侷限了我們對海洋文明的探索和認知,我們要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遷移民族,在夏商周三代以及以前就不斷地與水打交道,與自然界相抗衡,至使得我們的政治中心多次發生變化。

夏朝更加部落化,相應的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也一直沒能做出實質性的認定,但至少在商朝商人的活動範圍比我們所認知的更爲廣大,並且把貝殼作爲當時廣泛而流行的通用貨幣,如果與海沒有聯繫的話,那麼商朝人士如何將海中的貝殼作爲自己的通用貨幣呢,而且海洋貝殼作爲人類的交換貨幣,它的歷史甚至出現在史前時代,任何一個民族都是如此。
這也意味着華夏民族,很早就是一個與海洋有着廣泛聯繫的,善於對外交流的民族,只是我們的歷史沒有記載這一部分,是通過考古發掘發現的,我們歷史更多的是記載政治戰爭,和外交等國家事件,所以很多經濟上的歷史發現不被史書記載,更不被我們所認知。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命徐福出海尋找長生不老藥,雖然是一個傳說,但是也體現出秦始皇對於海外領域的一種探索心,其實可能知道也早應該知道海外貿易這一回事兒,嬴政也曾經想把自己的征服力量輸送到海外,畢竟靠海的楚國與齊國,以及當地人對於海外的各種傳說,傳的神乎其神,這一點燃了秦始皇心中的一個征服欲。
如果說這一個故事,並不意味着一種現實情況的話,那麼秦始皇在公元前218年50萬大軍南下攻擊百越,這一場大規模的復運動,極大的擴展了秦王朝的疆土,是南方諸多少數民族被征服,也開啓了這一地區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秦始皇並不是一味的窮兵黷武,在整個統一戰爭時期,我們就可以看到秦始皇是十分有步驟,而且深刻考慮自身國力,對於戰爭支撐的。

如果南方少數民族持久以來不同文化蠻荒之地,那麼秦始皇爲什麼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去奪取這一個毫無價值的地方呢?實際的情況是百越之地,它的文化與中原不同,但並不意味着它蠻荒,有自己的發展特點和優點,也有自己的文化核心地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海外貿易,因爲秦漢時期以及稍早的一些時間階段,百越之地的考古發掘當中,我們發掘出了波斯帝國的金幣,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在當時,南部中國沿海地區所生活的少數民族就已經具有廣泛的海外貿易,並且間接與波斯帝國取得聯繫。
這些東西都沒有歷史記載,還是通過考古發掘而彌補出的漏洞,填補了我們的知識空白,而且我們發掘出不僅僅只有波斯的金幣銀幣,還有他們製作精美的生活奢侈品和日用品,作爲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秦始皇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因爲他在進行軍事征服的時候,都要對對方進行詳細而細緻的瞭解,南部的海外貿易發達和奇珍異獸應有盡有,秦始皇應當會知道這一點。

在征服這一地區以後,將其納入帝國版圖,秦國短命,但是對於南方的發展卻十分重視,溝通了上下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靈渠,還有修建了楊越新道,不論是海上交通,海上交通還是路上交通,秦始皇都進行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以此保證百越地區徹底劃入王朝統治,也決定了不論是未來還是當下中原地區與南方地區的聯繫,無法分割。
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了被中原各國認可的九大城市,其中倒數第二個就是現在的廣州市,當時被稱作番禺,經營着各種奇珍異獸,奇珍異寶,每一樣東西在中原地區都價值連城,絕無僅有。各國的商人紛紛南下穿越楚國到番禺地區售賣,獲得鉅額利潤,而且南方這一地區的造船業十分發達,中原地區的造船技術都是直接借鑑自珠江流域的,現在的考古發掘還發現百越地區對於船的設計造型有數十種,分別適用於不同的水域。

在當時的貿易航路已經確定的,已經到達了印度和東南亞的各個地區,貿易量十分碩大,很多金屬器皿,甚至是西亞地區纔出現的,更有非洲象牙,甚至這一地區還有外國人的存在,在漢朝的墓葬中也出土了,當時外國人的形象的陶俑,而且不要小看非華夏民族的創造力量,在南部百越地區,他們也會出產絲綢,絲毫在質量上不弱於中原地區。
在文化上,百越地區只是與我們有所不同,並非野蠻之地,只是他們在建築環境和建築設計上更多的借鑑了海外民族的一種文化傳統,達到了一種融合狀態與中原風格迥異,說百越地區不通王化野蠻之地是中原人的固有印象,也是中原人的自我狂妄。在漢朝建立以後,滅掉了南越這個國家,重新統一了珠江水系,此後漢朝也通過這一地區進行廣泛的海外交流,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漢朝和羅馬帝國就通過這一航線。

第一次有了官方記載的溝通,在封建帝國建立以後的近2000年裏,百越地區發展着海外貿易,從來都沒有斷絕過,只是在官方政府中一直承認的是陸地上的農業經濟,對於海外貿易也難以管理,難以統計,所以造成了倖存者偏差,認爲古代政權並不重視海外貿易,實際上是完全不正確的,忽視現實。
自古以來,中國就有延長的海岸線和廣闊的海洋,在傳統理解中,是我們並沒有重視海洋,而不是古代人忽視了海洋,對於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包括華夏民族在內的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有航海技術的突破,這也是社會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在工業革命之前,整個東亞地區的貿易以及海洋技術,我們都領先世界,是一個真真正正的海洋民族。

只是由於生產力意志未能得到突破,商業抑制未能獲得官方的正式認可,所以一定程度上,即便我們的海洋發展並不錯,我們也一直保持對農業的極端重視,我們悠久的海洋文明史也並沒有因爲商業的繁榮而登堂入室,成爲另一大經濟支柱,甚至在對外貿易造成逆差以後,採取了非常保守的措施,閉關鎖國。所以即便我們的海洋文明確實存在,但是卻不曾給我們留下更多引以爲傲的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