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發掘時,從後甬道所清出“北周柱國將軍河西公墓銘”和“魏故李氏郡君之銘”墓誌石兩合,也證明墓主人是西魏、北周時期原州刺史李賢及其妻長城郡君吳輝,兩人合葬於北周天和四年。在1983年時,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博物館考古隊以及固原縣文物工作站,聯合對此墓進行了發掘,起先從長約42米、寬約1.5米的斜坡墓道開始,依次打通三個天井過洞,之後啓開甬道封門磚,從而進入深居地下14米的方形(南北深3.85米、東西寬4米)土洞墓室。

科技的進步,讓世人們對於一些新奇的發明似乎並不在那麼的反應劇烈,反而是變成了一種意料之中一般的淡然。然而,那塵封千百年的歷史,卻是似乎總是能夠牽動大衆的目光。考古熱這幾年來始終不衰的盛行,使得電視媒體和專業雜誌對其狂熱關注,令人們熱衷於“在未知領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領域重新發現”的實踐和再現。

如今幾乎在全國都有過古墓發現的事例出現,而寧夏是其中頗爲出名的。寧夏的考古發掘,始於水洞溝遺址發掘,至今已發現各類遺址、墓葬多達2000餘處,其中涉及石器時代、戰國時代、北朝隋唐時代、西夏時期等。而下文所要介紹的一處古墓,至今已經有過千年,而在考古過程中,竟然需要軍隊的救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該墓又有何文物?

這個墓便是北周李賢墓,它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西郊鄉深溝村南。在1983年時,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博物館考古隊以及固原縣文物工作站,聯合對此墓進行了發掘,起先從長約42米、寬約1.5米的斜坡墓道開始,依次打通三個天井過洞,之後啓開甬道封門磚,從而進入深居地下14米的方形(南北深3.85米、東西寬4米)土洞墓室。
那麼,這個李賢究竟是什麼人物呢?竟然有如此大的墓葬。
據記載:李賢,字明允,唐朝宗室、大臣,唐高宗李治第六子,女皇武則天次子。

在太子李弘猝死後,李賢冊立爲皇太子,期間三次監國,因此而得到了唐高宗稱讚、朝野擁戴,但是也被武后猜忌。於調露二年,他被以謀逆罪名廢爲庶人,流放巴州。而文明元年,武則天廢帝主政後,爲酷吏丘神勣逼令其自盡,終年二十九歲。而後,他被追諡章懷太子,與太子妃房氏合葬。
那麼,爲何在挖掘的過程之中,竟然需要軍隊的救援呢?
首先,千年古墓自然是脆弱的,因此考古人員一般都非常的謹慎,而在他們考古的過程中,突發一場夾帶冰雹的大雨,這在讓考古人員發現壁畫的同時,卻也對墓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導致其變得更加的脆弱。
在他們後來的考古過程中,狹小的墓洞中竟發生兩次塌方,幾噸重的土塊砸了下來,他和他的團隊死裏逃生,但卻也不能再以身犯險了。

由於古墓塌方,因此僅靠考古隊是無法進行挖掘工作,上級知道此事後,便派軍隊前來支援!在軍隊的幫助下考古工作才得以完成。
原先他們發現墓內原有壁畫40餘幅,但因坍塌嚴重,最後殘存20餘幅。這些壁畫以寫實的手法,真實生動地反映出墓主人,生前作幕府將軍時顯赫的儀仗,庭院侍衛,及殿堂侍從樂舞富貴豪華的生活場面。
遺憾的是,該墓早年曾被盜掘。但好在其墓室結構基本保存完好。其在過洞前墓道、過洞、天井兩側有持刀侍衛壁畫二十幅,以及過洞與甬道口上方壁面繪有設斗拱的門樓圖四幅(其中第一過洞與甬道口上所畫爲兩層門樓),再加上墓室門兩側前壁與左、右、後壁繪有用框格分隔的侍女、伎樂壁畫共二十幅,但是大部殘損,漫漶不清。

而從甬道和墓室清理出半模製彩繪陶俑共有二百五十五件,其中有鎮墓獸、鎮墓武士、具裝甲騎俑、騎馬女官俑、吹奏騎俑、騎馬俑、籠冠俑、文吏俑、武官俑、風帽俑、胡俑、女侍俑,還有出土了陶家畜及陶竈、井等模型,以及陶器、金銀器、銅鐵器、玉器、玻璃器、各色料珠等。

在該墓葬七百七十餘件出土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那充滿西亞風格,並錘刻有人物故事的鎏金銀瓶、玻璃碗,還有銀裝鐵刀,以及鑲青金石指環,這一發現說明了,古代的固原地區(原州)與西域的密切關係。

而在發掘時,從後甬道所清出“北周柱國將軍河西公墓銘”和“魏故李氏郡君之銘”墓誌石兩合,也證明墓主人是西魏、北周時期原州刺史李賢及其妻長城郡君吳輝,兩人合葬於北周天和四年。而其故事前文也有所介紹,可憐的是生前如此悲慘的李賢,死後還要禁受盜墓者的悔辱。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