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新喜

  曾經一度是互聯網熱詞、熱點話題發源地的貼吧最近又引發了業內關注。

  據不久前中國新聞週刊微博消息:在百度貼吧隱居吧,一位老哥在直播自己在雲南7萬買了2房兩廳的經歷,引發了貼吧網友的幾十萬人的在線圍觀。直播買房成爲貼吧的一道新景觀。日前有小道消息稱,百度計劃邀請這個網友做一場直播。

  事實上,早在去年,百度貼吧“流浪吧”李海去鶴崗花5萬8買房、發帖直播全過程的事蹟就引發了大量網友圍觀與業內熱議。

  從百度貼吧直播低價買房引發狂歡熱議可以看出,百度貼吧依然是草根文化的陣地,而貼吧的直播化似乎成爲一種暗潮,直播也正在改造一衆內容社交產品,成爲一種熱門的社交方式。

  BBS下滑的大環境下,貼吧爲何依然屹立?

  說到貼吧,對於很多80、90後來說,對貼吧可能有一種懷舊情愫,但事實上,貼吧這些年並未退出歷史舞臺。

  在2011年前後,移動互聯網大潮轟然而至,同一時代的BBS逐漸衰落,開心網、人人網、天涯、貓撲、西祠衚衕日漸式微,貼吧卻依然活躍於社交陣營的第一線,依然在不停“造梗”:2012年是元芳你怎麼看,2015年是“葉良辰”等等。

  在筆者看來,這背後有多個原因。

  首先是源於貼吧的產品與制度設計。貼吧雖然是類BBS產品,但它是完全原創的產品,在全球沒有對標物,2005年之後大洋彼岸上線的Reddit被稱之爲美國貼吧,但兩者的產生背景與運行機制則有諸多差異。

  貼吧之父俞軍在設計貼吧時給出了一條軍規:給用戶創造價值是一切產品的本源。在移動互聯網初期,這體現在產品功能豐富,頁面簡潔,交互友好、內容乾貨多,貼吧也成爲當時互聯網不多見的理想主義的延續。

  其次是,百度搜索的高速增長解決了BBS類產品的痛點:過去BBS的短板在於,它的內容散落在各個角度,難以篩選定位,傳播時效性差,但背靠搜索入口與主題聚合特性,你可以在貼吧精準篩選相應內容,比如在貼吧能找到邊遠小縣城某個學校的吧,在其他BBS裏絕無可能。

  其三是貼吧的模式降低了內容生產門檻,打造了平等的內容互動文化——人人可自建貼吧,可競選吧主,任何人都可以在特定貼吧中找到自己的小圈子。這種模式讓用戶自發形成高黏性的羣體,它的開放性又保證了貼吧的影響力輻射。

  人人皆可參與的ID互動模式推動蓋樓者、樓主與跟貼者形成一種平等的內容互動關係,它不像微博、知乎有專家與大V把持議題導向,形成中心化節點,而是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人看的見,這激發了人們參與到UGC中的熱情,把個人在特定領域的的經驗、見解與認知盈餘激發出來,也創造出了“樓中樓”、“鎮樓”、“小尾巴”之類的發帖文化。

  貼吧因此產生了大量有內容價值的互動——從超女事件到賈君鵬、李毅大帝等亞文化現象,貼吧成爲大量流行IP的發源地。“屌絲”、“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喫飯”、“火鉗劉明”、“良辰必有重謝”、“然並卵”、“元芳你怎麼看”、 “高富帥”、“白富美”等衆多網絡熱詞出自貼吧,其中誕生的熱詞與事件往往經過發酵後在其他平臺廣泛傳播,形成流行文化。

  這也是爲何過去在搜索引擎看新聞的年代,人們發現上傳到貼吧裏的內容權重會很高,那是人才輩出的貼吧時代。

  文化層面追根溯源:貼吧爲何能吸引一代代年輕人

  隨着移動互聯網大潮來臨,伴隨80後成長的貼吧,也開啓了移動化轉型,迎來了95後與00後。

  時針走到2017年,百度貼吧有80%以上的用戶和流量來自移動端,其中95後佔到了70%,貼吧依舊是年輕人的陣地——貼吧成了國內最大的ACG社區。

  根據百度的官方數據,百度貼吧主題總數35億,留言總數646億。其中超過20萬個二次元相關吧,二次元用戶這一比例則是60%。此外,用戶在遊戲類貼吧上一直有不俗的關注度和活躍度。

  根據百度數據,在粉絲數量TOP 20的大吧裏,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主題的貼吧佔據了近一半。而“海賊王吧”這個主題吧所產生的內容和活躍度,在數量上超過了次元社等所有二次元社交應用的總和。根據獵豹智庫發佈的《2017上半年社交類App排行榜》,百度貼吧高居第五。

  如果分析原因,可以認爲是誕生於貼吧的亞文化功不可沒——在貼吧中,每類興趣組織之間都有不同的話語體系和文化風格,玩貼吧的人多數是直奔主題,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吧,這種因興趣族羣特徵而集聚的特點積累了深厚的亞文化底蘊。

  2014年,百度貼吧高級產品經理肖軼談到貼吧的亞文化產生的根源——產品特性和用戶屬性促成了亞文化產生所必需的條件——平等、有區隔但開放、直射內心。

  事實上,貼吧文化是被一代代年輕人不斷更新與改造過的——過去貼吧是一種自黑、自我嘲諷的草根文化,屌絲文化便出自於鼎鼎大名的“李毅吧”。

  移動互聯網大潮下,百度貼吧數量與用戶活躍度增長,貼吧用戶參與大事件的興趣開始激增。2013年前後,貼吧開始發酵一種共同製造大事件的文化,典型如“爆吧”、出征等事件,當然貼吧第一次大聲量的活動,是2005年《超級女聲》的拉票活動,到後來典型的有接力爲汶川地震祈福,以及權志龍吧爆吧事件等,這顯示了貼吧在製造羣體共識與參與感方面的能力。

  2016年之後,爆吧的文化逐步褪去,成長起來的新一波年輕人對“二次元”投注了更多興趣。因此我們看到,如今的貼吧有了更多二次元新文化(300336,股吧)的特點。

  無論是哪一代年輕人,參與到貼吧的文化改造的過程,其實就類似與社交網絡用戶通過一種網絡文化現象來定義自己身份的過程。

  徐志斌在小羣效應一書中談到,曾經的李毅吧吧主英三嘉哥表示貼吧用戶其實“很明白自己要什麼,只是暫時不被主流認同”。而貼吧平等開放的社區氛圍也讓貼吧的權利掌握在用戶手上,甚至吧主可以被大家投票罷免。

  比如帝吧吧主歷經數次輪換,甚至包括“李宇春吧”與“帝吧”吧友之家的第一次爆吧事件,就與吧主更替有很深的關聯。

  這或許是貼吧能持續保持對年輕用戶的吸引力的關鍵。貼吧這種文化延續本質上都是年輕人的宣泄與表達,年輕人都希望通過一種文化上的共識來找到共鳴與認同。

  這種將內容編輯、互動與吧主更替的權力掌控在用戶手上的氛圍也讓貼吧用戶有更深的社羣歸屬感與黏性。

  從最近幾年來看,不少新形態的興趣社交產品總是在最初吸引了一波年輕用戶的關注,但難的是持續的吸引並保持活躍,貼吧難能可貴的是將“草根文化”延續了下來,這是將用戶多年來聯繫在一起的關鍵。

  興趣社交與視頻化:貼吧還有沒有二次增長的機會?

  時至今日,當前貼吧數據恢復的傳聞也在微博不脛而走,這或許醞釀着百度新動作。貼吧還有沒有二次繁榮的機會?筆者看來,這得從興趣社交的趨勢與視頻化兩方面來看。

  在國內,二次元的B站、“種草”社區小紅書,直男社區虎撲等,都是興趣類內容社區,從去年開始,字節跳動的 “飛聊”、搜狐的“狐友”,微信 “和羣”小程序相繼推出,從即刻到綠洲,社交產品在尋求興趣破局的路徑,在不少人看來,興趣社交可能是社交最後的機會了。

  不過,陌生人興趣社區的難度一直存在,這個時代變了,用戶也變了。但就興趣社交而言,貼吧卻有着天然的優勢,沉澱了億級的用戶與優質內容,尤其是此次數據恢復之後,貼吧也可能因此召回大量老用戶。

  當今熟人社交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微博、短視頻平臺成爲明星大V的舞臺,百度貼吧在興趣社交上的優勢其實在凸顯——無論是社交媒體,還是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內容社交產品,大致是90%的內容由10%的人創造,90%用戶圍觀10%的大V或明星。

  而貼吧幾乎是獨一的存在——平等的賬號體系與社區結構形成了無差別話語權的大環境,它是一種把話語權還給每個網友的內容社區機制,內容生產者與傳播者是平等的互動關係,在製造與產出現象級文化與段子方面,人人都可以參與與創造,這在今天越來越稀缺。

  在《圈層效應》一書中作者從與年輕人互動中發現,現在的孩子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加羣體化了,社羣是他們有意識的內心選擇,也可能是千禧一代最重要的身份標準。

  這是因爲年輕一代的個性化訴求越來越強,他們特別支持它們決定歸屬的社羣,平等開放的對話方式與興趣化的社羣結構是符合網民期待的,當人們在社交平臺變得謹慎,去除人際關係中的複雜情緒與壓力,平等參與到興趣社交中,或是許多年輕人所需要的。

  此外,當前百度在強力切入直播,推進信息與知識的視頻化佈局,但百度直播沒有統一的直播,入口分散在百度APP、好看視頻和百度貼吧等應用中。貼吧數據恢復這一動作背後,或許與百度的新戰略相關——貼吧16年沉澱的社區關係鏈與優質內容、興趣社交與亞文化屬性對百度內容生態來說有獨特價值。

  從百度知識佈局視頻化趨勢來看,貼吧視頻化或成爲一種可能——在過去一兩年時間裏,貼吧也在嘗試短視頻和直播業務。這種直播趨勢也在貼吧中開始有了相關跡象,2020年,直播熱潮來臨,從當前貼吧網友直播買房引發大量熱議與圍觀來看,直播似乎在推動貼吧的玩法從圖文交互走向視頻交互。

  從百度知識直播的定位來看,它傾向於專業、趣味化和有吸引力的互動,這與貼吧垂直的興趣主題吧有一定的契合度,未來貼吧若與興趣視頻社交玩法深度結合起來,比如由吧主鼓勵用戶直播互動,基於社區機制給吧主和優質內容創作者建立全新的商業利益分配機制,要帶動新的增長引擎也不是沒有可能。

  結語:

  江湖已經不是那個江湖,但貼吧依舊活躍在舞臺,近3億的活躍用戶,2000萬個興趣吧、強大的內容產出能力與高活躍度和強互動性,伴隨人們走過16年的貼吧與貼吧裏的中二少年熱血還在。從未來5G視頻化與直播化的趨勢來看,百度貼吧的潛力還有待再看,貼吧的好時代可能還未到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