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禹王小镇。 徐报融媒记者 陈艳 摄

◎徐报融媒记者 曲美慧

盼星星,盼月亮,祖辈住在禹王山上的人们终于能搬进新家了。

“我这房子一下雨就漏,村里也没有像样的路,雨雪天简直不敢出门。”5月30日,在邳州市戴庄镇营子村,我们和53岁的老林一起站在禹王山下,视线顺着一条崎岖狭窄的村路延伸,最后落在了他家40多平方米的土房子上。

夏天一身泥,冬天墙透风,是老林和村民们过去几十年的生活状态。眼看着同村第一批农房改造的受益村民已经搬进了亮堂宽敞的新家,老林急得心里直痒痒,“这房子真是住够了,啥时候能轮到我搬家啊!”

“很快了!”包挂营子村的戴庄镇计生站站长宋启晗告诉他:“禹王小镇第二期6月底就竣工了,你们很快就能住进去了!”

顺着宋启晗手指的方向,我们的视线转向了与营子村一路之隔的营子新型农村社区——禹王小镇。在那里,一排排三层楼房已经初具规模,从高处俯瞰,这座占地83亩的现代化住宅小区犹如茂林掩映下的一处世外桃源,一砖一瓦都映射出农民们对崭新生活的向往。

“去年底,一期工程55套住宅完工,第一批村民已经搬进去了。到6月底,营子村158户住在山上的村民都将搬进新房子,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宋启晗这话让老林有些激动。年过半百,对老林而言,能在新房子里看着儿子娶媳妇,就是他最大的愿望。

从山上到社区,从土房到楼房,从分散到集中,一年多来,苏北农房改造工程已经让全市4万多户农村居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随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入最后一搏的关键时刻,苏北农房改造工程也进入了攻坚期。今年,江苏计划推进10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老林就是这十万分之一。

“我现在回想当年住在310国道旁那段日子,就跟做梦一样,晚上货车轰隆隆地过去,家里全是灰,断水断电更是常事。” 今昔对比, 63岁的董宝莲感慨不已。

董宝莲是第一批搬进禹王小镇的村民。她带我们参观了面积300平方米的新家,这里水电气一应俱全,距家门口30米处就有一家生活超市,不远处的社区广场里满是孩子们撒欢儿的身影,走出老远还能听到他们的笑声。小区停车场旁,静静矗立着投资200万元建成的邳州市第一家社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可达100吨。

别看村民们现在都很支持搬迁,回到一年前,营子村搬迁工作可是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工程刚启动时,大家都舍不得拆掉老房子,几乎无人响应。无奈之下,村党支部书记李波带头拆掉了自己亲弟弟的房子,村干部们也纷纷动员自家亲戚,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同意搬迁。随后,村里成立了业主委员会,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选房规则,最大限度保障村民们的权益。

解决了“住得好”问题,村委会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带领大家“富起来”。坚持产业布局与社区建设同步推进,融合发展,方便搬迁农户创业和就业,实现“搬得出、住得好、富起来”,这是徐州市对农房改造提出的明确要求。

“靠山吃山,但我们‘吃’的不是山珍,而是文化资源。”李波说的“山”是坐落于禹王小镇对面的禹王山,这是苏北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抗战遗址,也是徐州市爱国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依托禹王山红色文化资源,禹王小镇二期将打造一条宜商宜居的文旅街区,涵盖餐饮业、手工业及商贸旅游业等业态,同时开展各类技能培训,鼓励村民们就近创业就业,拉动旅游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