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本陷入多線作戰和資源匱乏的困境中。國內經濟困難,百姓怨聲載道。1945年8月,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枚原子彈,日本最後的倔強被打了個粉碎,只得被迫宣佈投降。

戰後幾年中,日本數百萬工人失業,經濟一度接近崩盤。然而到了60年代,日本卻突然從經濟崩潰的窮困國家,搖身一變成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那麼,日本能在短短二十年中崛起,到底是依靠什麼呢?

我們先來說一下日本的經濟爲什麼會在二戰後崩潰。

二戰期間,日本的整個經濟產業幾乎都是圍繞着軍工業來進行的。儘管國家的經費絕大部分投入到軍事上,其他產業難以得到資金扶持。但由於軍工的需求,起碼日本的供求關係還算正常,大多數百姓也有工作的保障。

但二戰結束後,軍工產品停止了生產。日本的供求關係隨即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超過300萬人失去了工作。最致命的是,眼看着日本的失業人羣持續增長,貨幣不斷貶值,日本政府卻根本無能爲力。

所以從1945年到1949年這段時期,日本的經濟一直處於癱瘓的狀態,人們的生活水平更是比戰時還要糟糕。

那麼,明明當時的日本是處於美國的掌控中,爲什麼美國卻仍由日本自生自滅呢?

早在1945年,麥克阿瑟率軍進駐了日本,成爲了日本幕後的真正掌控者。在獨掌大權後,麥克阿瑟逼迫裕仁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廢除了神道教作爲日本國教的地位。除此之外,他還對日本基本的勞動法和教育法進行了改革,保障了婦女和勞動人民的基本權利。

修改法律,保障人民權益固然是好事。但人權保障並不能當飯喫,當時的日本最需要的,其實就是經濟上的援助。

但一直到1949年末,美國才正式對日本實行了經濟援助。那麼在1945年到1949年這段時間,美國人到底是怎麼考慮的呢?

我們知道,二戰後的世界陷入了蘇美爭霸的冷戰格局中。在遠東地區,美國需要有一個忠實的合作伙伴,以此來鉗制蘇聯。

本來美國對中國的蔣中正集團寄予厚望,但由於國軍在內戰中失敗,政權撤向了臺灣。美國人就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戰略橋頭堡。

更爲重要的是,由於日本在戰後民不聊生,日本共產黨在蘇聯的祕密扶下得到了積極的發展。如果美國還不出手,那麼他們甚至可能被徹底趕出遠東。

爲了保持對遠東地區的控制力,美國不得不轉而扶持日本,對日本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援助。

客觀來說,美國扶持日本確實是無奈之舉。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對美國造成了巨大的殺傷,美國人一直對日本懷有一定的恨意。在戰後幾年中,美國眼見日本有難也不伸手援助,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報復。可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所謂的仇恨只是一個蒼白的詞語。最終美國放下了偏見,開始全力扶持這個新的夥伴。

不過,這裏又牽涉到一個問題。美國以資金扶持他國的案例不少,但真正成功的卻是屈指可數。日本的成功靠的是什麼呢?

實際上,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就一直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尤其是國內的科技和教育得到了飛快地發展。在20世紀30年代,日本的小學普及率高居世界第一位。國內的工業和科技水平也是名列前茅。

然而自發動侵華戰爭以來,日本的軍國主義教育使得無數的人才遭到洗腦,才華根本得不到發揮。再加上戰爭的沉重負擔,日本經濟便開始出現了問題。

比起南越、印度等其他被美國扶持的國家,日本的社會基礎設施顯然要更完善一些。而且,在二戰之中,日本本土除了遭遇幾次轟炸之外,幾乎沒有被捲入戰火,國內的基礎設施保存完好。

在這樣一個基礎上,美國稍微對日本的政策進行調整,便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尤其是從1950年開始,美國又對日本的經濟進行了一次刺激。在朝鮮戰爭中,美國絕大部分的軍工剛需品,都是向日本發出的訂單。通過幾年的朝鮮戰爭,日本成功地盤活了國內的經濟。

爲了避免重蹈二戰結束後的覆轍,美國對日本的財閥進行了重組。政府重新獲得了對資本的控制力。日本的資源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其經濟便開始一路騰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