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陵工程工地。崇陵是光緒皇帝與隆裕皇后的陵寢,宣統元年開始建造,民國四年竣工。今天我們通過一組老照片,看看崇陵的工地。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被照相機鏡頭記錄下修造過程的皇帝陵寢。

崇陵明樓工地。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第二天,慈禧太后去世。慈禧去世時,她的陵寢已經完工,所以在1909年舉行了奉安大典。但是,光緒帝去世時,他的陵寢尚未建造。1908年底,溥儀小朝廷很倉促地選擇在清西陵金龍峪谷地興修崇陵。

建成後的崇陵明樓。1909年初,崇陵開工,貝勒載洵擔任承修大臣。此後,金龍峪方圓5裏的範圍內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景象。工程最緊張的時期,20多家廠商、6000多人同時施工。爲了維持秩序,軍警晝夜不停地進行巡查。

崇陵隆恩殿。在清朝歷屆帝王陵墓中,崇陵規模不算大,沒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築,裝飾雕刻也不豪華,但它的用料極爲講究。比如隆恩殿木料均爲異常珍貴的銅藻鐵藻木,其質地堅硬、密度高,色澤厚重,木心花紋優美,敦厚典雅,抗氧化能力強。因此,木結構的隆恩殿被譽爲“銅梁鐵柱”。

崇陵工程工地。崇陵修造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每年都因爲天氣太熱或太冷而停工。工匠們還因爲待遇太差鬧過兩次事,停工兩次,迫使管理方改善了施工條件、增加了工匠工資。

崇陵石牌樓。崇陵修造最大的危機來自清朝滅亡。1912年,溥儀退位之際,與民國臨時政府議定了優待條件,其中第五條說:“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際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但是,民國政府剛一建立,根本拿不出錢來,修陵工程一停就是一年多。

崇陵東側面,工程接近尾聲。1913年春,大總統袁世凱派出國務總理趙秉鈞與清室內務府大臣紹英等協商,從撥給清室的歲費中拿出一部分錢,重新開始趕修崇陵工程。地宮、寶城等工程經費,都是清室與民國政府反覆磋商才解決的。

崇陵地宮的主體建築金券。光緒帝去世後,梓宮奉移到清西陵梁各莊行宮正殿內暫厝。1913年崇陵地宮先期建成,12月13日梓宮奉安於此,同年病逝的隆裕皇后也同時葬入。1915年陵寢工程全部完成,總花費約551萬兩白銀。

崇陵東側500米的妃園寢。崇陵妃園寢埋葬着瑾妃和珍妃。珍妃於1900年被慈禧太后害死,草草下葬在宮女墓地,1913年12月移入崇陵妃園寢。瑾妃1924年9月24日去世,以端康皇貴妃的身份葬於其內。

前清三品京堂候補梁鼎芬在崇陵種樹。梁鼎芬對光緒帝忠心耿耿,多次赴梁各莊叩謁梓宮,“露宿寢殿旁,瞻仰流涕”。由於經費困難,崇陵之內沒有種植樹木,看上去光禿禿的。梁鼎芬爲此焦急,四處奔走化緣,募集了幾萬銀子,購置松、柏、楓、楊等樹四萬餘棵,綠化崇陵。1919年他去世後,葬在崇陵右旁的小山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