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战争中蔡廷锴参与众多闻名的战役,并在其中付出了犬马之劳,被盛赞为一代名将,在舅父如此强大的权力之下,安排外甥区寿年进入一个小小的学堂倒也显得顺理成章。在将士们负隅抵抗的过程中,总有人想要成为逃兵,甚至有人劝区寿年放弃上海,离开这片战火连天之地,“都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我们当军人的还不抵抗,还不如回家种红薯。

“都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我们当军人的还不抵抗,还不如回家种红薯!——区寿年”
战争带给这片土地的伤害加诸于每个华夏儿女的身上,本应读书、建业、风华正茂的年纪却拿起了枪支、扛起了武器奔赴在了战场,没有退路,不能退缩,因为知道每个战士的身后都是祖国的一地疆土。
将鲜血洒在祖国的沙场,将汗水滴落在染血的土地,用自己的双脚踏平被敌人战火炸伤的废墟,在那个最动乱的那年代里,有无数的英雄在默默的守护着我们的祖国。
他当过战场“逃兵”,却也是真正的抗战英雄;他曾因为舅舅的权利考入高校,却也凭借着能力让部下信服;他是战争中最普通的人,会害怕、会恐惧、会退缩,却也会在家国大义面前勇敢的面对、抵抗。他便是著名抗日将领蔡廷锴的外甥——区寿年。

1902年,在广东省的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里,迎来了一条崭新的生命,取名区寿年。自小从未为生计发过愁,是个不折不扣的“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少爷。在家庭、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区寿年每日的忧虑便是今天玩些什么,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是当时的区寿年最明显的特性,一声“纨绔子弟”倒也当得。
只是世事变化无常,自小娇养长大的区寿年家道中落,那些曾经锦衣玉食的日子都被意外带走,空留下一个肩不能提、手不能抗的“小少爷”。
不仅仅生活中的区寿年令人失望,区寿年的学习成绩也是令人头痛。不堪入目的成绩单和没有丝毫上进心的“小公子”想来是没有什么理由会被高校录取。不过在区寿年舅父蔡廷锴的强大权利的威慑下,区寿年最终被粤军阳江军事教习所录取,美其名曰“保送”。

在这里便不得不提一提区寿年的舅舅蔡廷锴。蔡廷锴是一位裁缝出身的抗战名将,在本并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从军,并从护国第二军陆军讲武堂顺利毕业,甚至是成长为一代“枭雄”,成为一方将领。
在战争中蔡廷锴参与众多闻名的战役,并在其中付出了犬马之劳,被盛赞为一代名将,在舅父如此强大的权力之下,安排外甥区寿年进入一个小小的学堂倒也显得顺理成章。参军任职,护国疆土
在舅父的安排下,毕业后的区寿年迅速加入了军队,开始跟随舅父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守护祖国的土地。
战争会毁掉许多人的幸福,却也会教会一个少年成长。还未真正亲历过战争,什么都不懂的去少年总以为那些所谓的家破人亡不过是文人的无病呻吟,夸大其词,可是当真正的踏上了沙场,才会明白为何战争会成为人人惧怕的杀戮。

身边毫无防备倒下的是朝夕相伴的战友,明明上一刻他还在与自己约好战争过后要一起聚一聚,可下一秒他倒在了敌人的炮火中,上扬的嘴角还未落下,眼睛里的星光却已经慢慢消散,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区寿年的面前离开了。
在战场中摸爬滚打过后,区寿年才深深的意识到曾经的自己是多么颓废无志,如同一具毫无生气的行尸走肉,游荡在这人间,存在的毫无意义。
深刻认识到这些的区寿年开始跟随舅父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参加北伐战争,并在1931年正式成为了粤军第十九路军第78师的师长。从浑浑噩噩到守疆卫国,区寿年在短短几年里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1932年,在上海拼尽全力守城的区寿年遭遇着敌军猛烈的进攻,日军扬言“四小时攻占上海”,这是对军队的挑衅,也是对我华夏的侮辱。区寿年等人在知晓日军的狂妄之眼后怒不可遏,更是加强兵力准备应对敌军。

那场战争里究竟牺牲了多少战士不得而知,多少家园被毁于一旦、变成废墟更是无法统计,只知道战士们的血染红了上海城墙的“红砖”,空气中弥漫的是血液的味道。
在将士们负隅抵抗的过程中,总有人想要成为逃兵,甚至有人劝区寿年放弃上海,离开这片战火连天之地,“都到这个地步了,如果我们当军人的还不抵抗,还不如回家种红薯!”是区寿年最简单、最有力的回应。不同阵营,兵败被俘
在这段祖国最屈辱的历史上,区寿年和每一个华夏儿女一样为了祖国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留在身上的一道道伤疤是战火留给区寿年的勋章,埋在骨血中的爱国是祖国赠与区寿年的殊荣。经过多年的厮杀、反抗,华夏儿女用自己的拳头将敌军彻底赶出了祖国的土地,还家园一片安宁,还祖国一份和平。
抗日战争之后,国共的战争正式拉开了序幕,一直坚定的跟随舅父步伐的区寿年这一次选择了与舅父分道扬镳。

1946年蔡廷锴与总理秘密见面,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而蔡廷锴对于党的理解、对于革命的认识也有了更深的见解,于是在经过十分慎重的决定后,衡量国民政府和我党各方面的实力,蔡廷锴正式加入了我党的阵营。
蔡廷锴劝说区寿年跟随自己一起,可是那时对我党并无了解,甚至认为舅父的做法是“搞政治”的行为,而自己只是个“打仗”的,便拒绝了舅父的要求。
时间就这样推进到了1948年,在豫东战役中,时任第7兵团中将司令官的区寿年与粟裕对战,几个回合后便落入了粟裕的圈套之中被包围。区寿年坐在一辆坦克之中想要杀出重围,却只是更快的将自己送入了“俘虏”之路,被俘的区寿年一直叫嚣着要见粟裕,更是奉劝粟裕“见好就收”。

这位在国民将领中享有一定地位的区寿年就这样兵败被俘,成为了“新俘虏”。
建国后,区寿年被委任为民革华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三年后升为广州市政协常委,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
1957年,55岁的区寿年病逝,又一位抗战名将陨落。值得一提的是,区寿年的孙子区楚良成长为了90年代中国足球界的名将,延续了祖父的风采,想来若是地下有知的区寿年也会十分欣慰。
文/史海观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