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位媽媽和幼兒園老師吵了一架,原因是她跟老師說家裏的孩子一聽見音樂就手舞足蹈,肯定是有舞蹈天賦。各位父母,你能接受孩子平庸嗎。

原標題:孩子聽見音樂就手舞足蹈肯定有舞蹈天賦,老師:只能說明聽覺正常

一位媽媽和幼兒園老師吵了一架,原因是她跟老師說家裏的孩子一聽見音樂就手舞足蹈,肯定是有舞蹈天賦。沒想到幼兒園老師回答說:“她聽見音樂手舞足蹈只能說明聽覺正常”,一句大實話擊潰了一位媽媽的心。

至於這位媽媽爲什麼發火,顯而易見,是因爲她認爲自己的孩子不一般卻沒得到老師的認可。試問各位家長,如果你的孩子終將平庸,您能接受嗎?想必有一部分人的回答都是“不能”。

不出意外,你的孩子終將平庸

BBC的紀錄片《人生七年》(日本版),用28年跟蹤調查了13個孩子,大部分都是出自中間階層的普通家庭。首次播出於1992年,這些孩子7歲,往後每隔七年,節目組會採訪他們一次。

在第一次參訪中,孩子中有人想當明星、職棒運動員、檢察官、去出版社工作……他們中有學習優秀的,父母都有給報補習班、興趣班。但兩個7年過去,他們分別放棄了夢想,成爲了普通辦公室職員、咖啡店員工、自助餐廳的營養師、去印刷廠工作……

很多家長都不願意面對一個事實:你的孩子,或許會在某一段時間彷彿走的很遠,但走着走着,他只是換一個城市、換一份工作,但過的生活,將和你的現在差不多。

孩子的競爭對手是過去的他自己

在一線城市,很多孩子從小看大量英文書,聽大量的音頻,兩三歲就認識好幾百字,中班大班就可以實現中英文自主閱讀,發音地道;孩子三四歲就會背誦經典,大量詩歌;四五歲就會100以內加減法甚至乘除法。

這些現象讓在二三線城市中生活,本來覺得歲月靜好,沒有教孩子任何東西,秉持“快樂教育”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未來隱隱擔憂:以後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

其實大家不必有這樣的憂慮,上面我們也說了,大多數人都難逃平庸的命運。孩子的競爭對手是過去的他自己,自己和自己的縱向比較機制就叫做成長,理應獲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勵,但橫向比較機制更受到家長們的青睞——和別人比。

當一個孩子的縱向比較機制被橫向比較機制壓制甚至摧毀,同時在橫向比較中表現不佳,他逐漸就會失去自尊心,容易失去自我,一直比同齡人更加焦慮,最後把孩子當成重拾自尊心的工具。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說:只有一種成功——能以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度過你的一生。

可以對孩子抱有期待,但要接受平庸的現實

我們不甘平凡,但仍然難逃平庸的命運,孩子亦是如此。作爲家長,我們不能拖着孩子走我們的路,需得站到他們的立場、他們的角度,爲孩子找一條適合他自己的路出來,這種做法才比較合理。

每個父母都認爲自己是最愛孩子的人,但最不接納孩子的還是父母。而如何跟自己和現實妥協,接受孩子終將平凡,接受孩子躲不開磨礪,是父母必修的一堂成長課。

雞娃羣裏流行一句話:娃的時間有限,不能拿去試錯。而很多人可能過很多年才能明白,真相是:娃的時間有限,不應該被大人拿去試錯。送給家長和孩子一句話:願你有追求卓越的能力和韌勁,更有接受平凡的智慧和勇氣。

各位父母,你能接受孩子平庸嗎?對現在的“雞娃”教育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