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的開始,是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的時候奪得了繼承權,是在三年之後,他謀朝篡位,改漢立魏。我們都知道他的篡位是蓄謀已久的,從曹操那一代便有復興國力,實現南北統一之宏願,在他當上皇帝之後也一直致力於朝政,但是卻還是被別人奪去了皇權。這個人就是司馬炎,他在父親司馬昭死後成功地繼承了皇位,但卻在歷史上有着極大的爭議,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司馬炎的篡位是使用懷柔政策,在他成爲一國之相之時,早就把手下的官員拉攏過來,讓他們在當時的皇帝曹奐身邊勸說他讓位於司馬炎。曹奐自知自己的勢力,便幾次推脫,想讓司馬炎繼承皇位,但到了司馬炎那裏,卻多次拒絕。至於他拒絕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最後他還是接受了曹奐退位的詔書,成爲了皇帝,改魏立晉。

成爲皇帝后的司馬炎可以說是宵衣旰食,爲了晉朝的收歸民心和統一付出了許多努力。在民生政面,他實行的是無爲而治的政策,甚至優待劉備和曹操的後代,優待蜀國的百姓,以此來軟化百姓對於新皇帝的敵意,也成功的收歸了一些忠臣。在選官用官上,他倡導廉潔,禁止腐敗。取消了佔田制,讓百姓有田可種,大有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景象。不得不說,司馬炎統治的早期,符合勵精圖治的皇帝人設。

如此看來,司馬炎作爲晉國的開國皇帝是成功的。他緩和了民間的矛盾,肅清了政治上的貪污腐敗,治理了軍隊上的奢靡風氣。但是到了晚年,他卻成爲了一個與他早年時期完全相反的皇帝。他開始不再醉心於政治,而是癡心於驕奢淫逸與後宮之事。後宮的妃子奴婢達到了上萬人,並且還不斷增加。他的選妃政策讓當時的世家女子都將自己的衣服弄爛,表現出一副衰弱無力的樣子,來回避進宮。

雖然他統一了南北,但是卻將自己的集權全部削弱,分封成各個國家。在他死後,他的兒子們因爲爭奪皇權,展開了一場長達十六年的拉鋸戰,使百姓民不聊生。他在朝廷上肅清腐敗現象,卻在晚年的時候賣官鬻爵,如此行爲的轉換,實在是令人費解。而小編認爲,司馬炎並不算得上是一個明君,他正如初唐政治家虞世南所評價的那樣,“其去明主,不亦遠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