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一位老爺爺帶着孫子孫女坐火車去旅行,在旅途中,爲了給他們解悶,他隨手從雜誌上撕下了藍色、黃色、綠色等顏色的碎紙片,給孩子們講起故事,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還吸引了不少乘客圍觀。

這個簡單卻富有趣味的故事講述者便是李歐·李奧尼,當時的他剛剛從設計師的職位退休,因爲創作出這本被載入20世紀繪本史冊的《小藍和小黃》,他再次迎來了事業的新高峯,這時他的身份轉變爲一名繪畫家,他所創作的作品四次獲得凱迪克大獎,其中《小藍和小黃》是他的第一部成名代表作,這本繪本也成爲了“圖畫書的出發點”,極簡主義的風格,抽象的五顏六色的紙片被賦予生命,着實是圖畫書史上的一次重大創新。

本文我將從《小藍和小黃》的創作特點、教育啓示、繪本講解技巧這三個方面作分析,帶領大家瞭解該繪本的迷人之處。

一、《小藍和小黃》的創作特點

李歐·李奧尼豐富的設計經驗,讓他的思維有着獨特的跳躍性,對色彩、空間、佈局的把握恰到好處,讀他的繪本,時常會不由自主發出“妙哉妙哉”的讚歎,他的繪本不僅適合給小朋友看,也讓大人爲之着迷,饒有趣味、不說教,他把故事娓娓道來,認真揣摩便能讀懂其中的深層含義。

1、擬人化的手法,面對面對話——親切自然

翻開繪本第一頁,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是小藍。位於中間位置,這不就是我們平日裏打招呼的模樣嗎?先正式介紹主人公,放在開頭也說明這是故事裏重要的一個角色。

化繁爲簡是藝術的最高境界,用幾個簡單的色塊來講述一幕幕溫馨的故事,更貼近孩子的視角與認知,藍色與黃色都是色彩比較豔麗的顏色,符合孩子對色彩的偏好,此時介入一些有關於色彩的繪本故事,可以讓孩子逐步搭建起自己的色彩體系,有利於提高他對色彩認知、對美的敏感度。

2、用色彩表達心情——比文字更加生動貼切

在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小藍的家是橙色的,有高高的爸爸跟圓圓的媽媽,橙色跟藍色爲互補色,也稱對比色,搭配在一起可以營造出活潑有趣的氣氛,也透露出小藍跟家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和諧融洽的。

繪本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小藍偷偷離開家去找好朋友小黃,他找呀找呀,這邊找找,那邊找找,一直沒找見,焦急萬分的他最後在拐彎角上看見了小黃,此時的背景從“黑色”變爲“紅色”,代表他的心情由失落絕望變爲欣喜雀躍。此處顏色的妙用,讓我們看到了小藍、小黃之間深厚的友誼。

3、精心的構圖、位置的變化——構建真實畫面感,賦予“人物”生命力

時常變化的色塊位置,是服務於整個故事情節和人物心理狀態的。小藍有很多好朋友,他們經常會一起玩遊戲,比如躲貓貓、轉圈圈等等。

像躲貓貓這幅插圖,小藍就在下方,靠着的一塊長長的黑色色塊,就像是一塊樹樁,而其它的小夥伴都在樹幹上面,各自有着不同的神情與動作,我們很容易就能猜出小藍一定是負責找人的,其它小夥伴是負責躲藏的,他們正在興致勃勃地玩躲貓貓遊戲呢。

還有轉圈圈這個遊戲,作者把所有的色塊都安排在上方的位置,而不是放在正中間,因爲轉圈圈是動態的,小朋友們在玩的時候肯定也不是規規矩矩的,放於上方可以更好地表現小朋友們活潑好動的性格。

《小藍和小黃》透過言簡意賅的文字,看似簡單平凡的幾個色塊,所傳遞出來的有關於孩子與教育方面的啓示卻是耐人尋味的。

二、《小藍和小黃》——小故事裏傳達出深刻的教育啓示

1、遊戲、玩耍是開啓孩子認知世界的大門

美國心理學家彼得·格雷在《玩耍精神》中指出:“玩的教育是最棒的教育。”

玩耍是最天然的認知世界的方式,孩子通過五官感受着周圍環境形形色色的變化。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的權利。

在《小藍和小黃》中,小藍跟小夥伴們在一起玩各種遊戲,藏貓貓、轉圈圈、去公園玩、穿過隧道、爬山等等,他們自由自在地享受着遊戲玩耍的快樂。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也說過:遊戲能夠創造學前兒童的“最近發展區”。

孩子在遊戲中能迸發出更多的潛能,父母經常會驚喜地發現:通過遊戲,孩子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比如孩子經常愛做的分類遊戲、角色扮演、手指遊戲、集體遊戲等等。

分類遊戲

把具有共同特徵的不同類物品放在一起,讓孩子通過觀察或經驗常識來進行分類。

比如玩偶、筆記本、小汽車、鉛筆、筆盒、筷子、卷筆刀、湯匙、積木等等,鼓勵孩子從不同維度來發現物品的共同特徵,文具用品:筆記本、鉛筆、筆盒、卷筆刀;玩具:玩偶、小汽車、積木;廚具:筷子、湯匙。

角色扮演

準備好一些道具,讓孩子通過想象創造性進行模仿現實生活的活動。

比如父母拿起方向盤,跟孩子玩開車的遊戲,可以說:“我是小司機,我要開車了!”

拿一些醫生使用的玩具聽診器、注射器、體溫計等,讓孩子扮演醫生、爸爸扮演病人、媽媽扮演護士。

有些孩子還特別愛玩炒菜的遊戲,可以買一整套玩具廚具,爐竈、鍋、鏟子、還有胡蘿蔔、番茄、雞蛋等等,模擬買菜——洗菜——炒菜的過程。

通過角色扮演,孩子能夠更加深刻地瞭解和把握他所處的世界,一切皆是可感知的。

手指遊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俗話說,心靈手巧。大腦可以控制雙手,而手的靈活性、創造性反映了大腦的聰慧。通過鍛鍊手指的靈活性來促進大腦、手指神經、眼的協調能力。

比如捏粘土、搭積木、拼拼圖、設計手語歌等等,既動手又動腦,把兒歌編成手指操,還能鍛鍊孩子的手口協調能力。

戶外集體遊戲

週末父母可以帶上孩子,約三五個小朋友到戶外去享受大自然的饋贈,沐浴陽光,可以做的遊戲很多,像堆沙堡、滑滑梯、踢足球這類遊戲,在戶外孩子的活動空間更加廣闊,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自主能動性。

在集體遊戲中培養孩子的合作協商能力,同時他們會把在遊戲中學到的經驗遷移到日後的日常生活中。具有良好的同伴關係將有利於孩子理解爲人處世的法則,它是與親子關係同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兒童人際關係。

2、孩子需要在規則與自由中成長

《小藍和小黃》中,作者用黑色的四邊形代表教室,黑色是嚴肅的莊重的,而且四邊形是有邊邊框框的,因此有規則的地方就是教室。

規則是共同制定並且約定好需要遵守的,規則保障了參與者的秩序感,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在規則的制約下,所有人都遵守規矩。

規則和自由是不矛盾的,生活中同樣需要自由,就像蒙特梭利所說的,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幫助孩子從妨礙其身心和諧發展的障礙中解放出來。

在繪本中,小朋友們放學後就恢復了自由,插圖背景是白色的,所有色塊都比較分散,大家都又跑又跳,黑色的規則與白色的自由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也體現了一種平衡,在規則與自由中成長。

3、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瞭解孩子的關鍵期,接納和尊重孩子

《小藍和小黃》中,小藍不顧媽媽的叮囑,自己一個人偷偷溜出家門去找小黃,小藍和小黃抱在一起變成了綠色,回到家之後他們的父母都不認識他們了,“你不是我們的小藍!”“你不是我們的小黃!”

其實父母不懂“藍色與黃色混合會變成綠色”這種常識性的問題,透露出來的是父母並不瞭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就像李躍兒老師的《關鍵期關鍵幫助》一書中提到:“兒童的成長是有階段性的,0-6歲是人類精神胚胎時期,是精神上的人逐漸成長的階段。人的觀點、立場、思維模式、行爲模式,都是在0-6歲分階段去發展的。”

最常見的就是0-2歲孩子的口、手、腿的敏感期,空間建構敏感期等等,孩子啃手、啃腳趾頭、以及身邊一切能抓到的東西,很多家長都很納悶,甚至還呵斥或打手粗暴制止孩子,喫手,這個動作對於孩子來說並不容易,首先他得通過大腦來指揮手部肌肉,把手正確送到嘴裏,手、口、腦需要達到協調,每重複一次喫手的動作,大腦的神經元就會不斷建立起新的連接,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就這樣逐步搭建起來了。

直到後來小藍和小黃分離後,父母才恍然大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有時也會誤解孩子呢?

孩子在探索中實現自己與他人的分離

小藍找到好朋友小黃,他們緊緊抱在一起並融爲一體變成了綠色,他們的關係好得不分彼此。

實際上每個個體仍然需要有屬於自己的空間,小藍跟小黃的真正分離是在他們落下傷心的眼淚之後才實現分離,做回他們自己。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曾說:沒有自我,不能歸屬於自己,必歸屬於他人。分離意味着孩子開始分清“自己”與“他人”,個體與個體之間存在共性,但更加美妙的是個體存在的差異性與獨特性,自我構建發展比較好的孩子,才能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具有自信、自愛、自尊的品質。

三、繪本講解技巧

1、聲情並茂地描述故事情節

繪本中的文字比較簡單,父母在講繪本的時候可以用描述性的語言來豐富畫面情節。比如小藍跟小黃爬山的場景,父母可以這麼說:“小藍和小黃很愛爬山,他們興高采烈地爬上了高山,在山頂上他們看到了整座城市美麗的風景,這景色只有在山頂上才能欣賞到,他們非常興奮,打算回家把這件開心的事告訴爸爸媽媽。”

如果我們僅僅說一句“他們又爬上了一座大山”,就顯得比較無趣。繪本中每一句話都可以加上想象來擴展成一段話,也可以引導孩子看圖說話,每隔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再把繪本拿出來重新讀一遍,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一定會隨着詞彙量的增加而得到提升。

2、抓住孩子的色彩敏感期,進行藝術啓蒙

3-4歲是孩子的色彩敏感期,這一階段的孩子基本上已經能夠辨認出某些顏色,能夠表達自己想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喜歡什麼顏色的玩具等等。此時的孩子喜歡用彩色筆塗鴉,在牆上、書桌上、書上都留有他們畫過的痕跡。

《小藍和小黃》就是一本可以用來進行藝術啓蒙的絕佳圖畫書,我們可以這樣來跟孩子玩:

撕紙成書

拿出幾張跟繪本各個角色相對應顏色的紙張,藍色、黃色、橙色、綠色、紅色、黑色、咖色,按照原型撕成圓滾滾、瘦長的模樣,帶着孩子一起把紙片做成書,一定會有滿滿的成就感。

捏粘土

選擇無毒的超輕粘土,同樣是備好相對應顏色的粘土,捏成小藍、小黃,還可以把小藍、小黃揉合在一塊,跟孩子一起觀察會變成什麼顏色,小紅和小黃揉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呢?多做幾組這樣的試驗,讓孩子瞭解三原色、混合色。

用水粉顏料畫畫

建議用水粉顏料來進行創作,水粉顏料比起油畫棒、水彩筆這類固定顏色的畫筆來說更加具有創造性跟靈活性,用水粉顏料來玩色彩,玩的就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可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畫出他們眼中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對於色彩濃淡、筆墨的掌控能力比較差,父母無須要求孩子照着繪本一筆一劃來畫。

欣賞名家畫作

在色彩敏感期這個階段可以介入世界級繪畫大師的作品,什麼也不用說,讓孩子自己去品味,畢加索曾經說過:“我一生都在學習像孩子一樣畫畫!”所以孩子纔是跟藝術離得最近的人,他們利用的繪畫技巧成分越少,藝術成分就越高。

像《你好,藝術》這套書就很值得推薦,裏邊彙集了13個繪畫造詣深厚的大師作品,梵高、莫奈、畢加索、高更、米羅等等,耳熟能詳的有梵高的《星夜》、《向日葵》,高更的《我們從哪裏來》,畢加索的《夢》,莫奈的《日出·印象》。

寫在最後:

讀一本好書,學會用另一個角度看世界。《小藍和小黃》不僅是一本關於色彩啓蒙的圖畫書,更是關於友情、親情、富有人生哲理的圖畫書,用最簡單的藝術表現形式展現深刻複雜的教育課題。

我是,關注我,與你分享更多育兒、有趣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