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推測,徵兵的時候,是北魏以舉國之力征伐後燕之戰,但是後續因爲木蘭服兵役持續了12年以上,所以也參與過抵抗柔然之戰,征伐北方各國之戰。所以從這裏推測,木蘭應徵入伍是爲了北魏和後燕的決戰,但是後期應該也參與了抵抗柔然之戰。

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木蘭辭》是很多人小時候課本就讀過的,花木蘭代替年邁的父親參軍的故事,從小就是一個美談的故事。
從《木蘭辭》來分析當時的歷史背景,花木蘭出自北魏是沒有爭議的,那麼疑問應該就在於當時是北魏的哪個時期?交戰的胡人又是哪一方勢力?
經過推測,徵兵的時候,是北魏以舉國之力征伐後燕之戰,但是後續因爲木蘭服兵役持續了12年以上,所以也參與過抵抗柔然之戰,征伐北方各國之戰。
我們逐步來分析爲什麼這麼說!
北魏舉國之力發動戰爭,推算爲396年拓跋珪徵後燕之戰
木蘭辭開篇就講到,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這裏其實就可以去推算。
南朝肯定會被排除,實在不可能被稱爲胡人。
那麼胡夏,當時胡夏的實力真的不至於讓北魏如此興師動衆。但是後續木蘭有可能參與攻伐胡夏之戰。
北魏抵抗柔然入侵,設置了六個邊鎮,還有高車族在北方一起鎮守,還用不到大點兵,也用不到可汗出面,當時邊鎮的駐軍力量,自行可以抵擋,也談不上徵兵。但是後續木蘭也有可能參與過抵擋柔然之戰。
後秦和北魏在401年發生過戰爭,木蘭的確有參戰的可能性。
當然這裏不是說木蘭沒有參與對這些國家的戰爭,而是推算可汗大點兵,是哪一場戰役。
我們把時間線往前移到北魏漢化之前。那時候,北魏還沒統一北方。
當時和北魏交戰的勢力有,南朝東晉,東面的後燕,西邊的胡夏。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這裏可以這麼分析,朝廷的軍戶本里,既然有木蘭的父親,自然都是可以統計出年齡的,既然連老年的軍戶都已經算進在內,那麼推算這是一場舉國之戰。
最值得北魏以舉國之力,發動全國男子作戰(14-60歲)共47萬人,就是398年,北魏拓跋珪發動攻打後燕的那一戰。
排除法之後,只有後燕了。後燕和北魏當時確實發生過這麼一場傾國之力的較量。
而且後燕是鮮卑族慕容部建立,當時的確能被稱呼爲胡人。
自籌裝備,且是騎兵裝束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從這裏可以看出,花木蘭家是北魏的軍戶,而且需要自行籌備騎兵裝備,從購買道具看,應該是輕騎兵類型的身份。
因爲北朝的軍戶平時享受朝廷優厚的待遇,由農戶上繳稅賦給國家,再通過國家補貼軍戶,所以到了戰爭發生時,農戶繳納糧食,軍戶自籌裝備入伍。
趕赴戰場只需要2天,敵人是燕山胡騎
在木蘭辭裏,還有這麼一個信息點有提到,
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這裏體現了這麼幾個信息:
第一點是,從離開家到抵達戰場,只花了兩天時間。花木蘭的故鄉根據推測,在今河南商丘虞城縣。從這個位置出發,騎馬2天就到,戰場應該發生在河北一帶,那麼更加傾向於,敵人是後燕帝國。如果是柔然的話,戰場太過於內地了。
第二點就是,燕山胡騎,這裏可以理解爲2個意思。首先就是敵人來自燕山一帶(今北京附近地區,河北一帶地區),其次可以理解爲,敵人就是燕國的胡人騎兵,而當時就只有具有強大鮮卑騎兵的後燕國了。
木蘭從軍至少12年以上,北魏統一北方戰爭持續了二十多年
木蘭辭還提到,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這裏就描述了,戰爭持續了很多年,首先木蘭和這個戰友一起參軍的時間就有12年。他們不一定是同一天入伍和退伍的,但是起碼能說明,木蘭從軍時間超過12年以上。前後經歷了大小戰役,非常的多,並不是一戰就打完的。
這也說明,木蘭從軍,從一開始攻打後燕,到中間和周邊其他國家了打過仗,陸陸續續參與的戰鬥非常多,所以稱得上將軍百戰死。
395年,後燕首先發兵攻打北魏。但是在參合坡之戰中,被北魏殲滅了後燕的主力。
396年,北魏拓跋珪以舉國之力,發動47萬大軍攻打後燕,奪取了後燕大片疆土。但是最終因爲內部發動動亂,沒有最終消滅後燕。
423年,北魏拓跋濤發動消滅北燕(篡奪後燕的),這之後才結束了割據遼東的最後一股勢力。
從這裏算,整個消滅燕國的戰爭,前後持續28年。
因爲北魏雖然擊敗後燕,但是北魏帝國因爲糧草匱乏和瘟疫,加上舉國之力決戰,造成了自身也有較大傷亡。
而且這中間,北魏還和南朝打仗過,和胡夏打仗過,也和柔然有過戰爭。這中間確實有可能,木蘭也參與了攻打胡夏和柔然的戰爭。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從這句話裏可以看出,木蘭後續還參與了遠征柔然的戰役,戰場已經從2日的路程,變成了萬里的關山。
所以從這裏推測,木蘭應徵入伍是爲了北魏和後燕的決戰,但是後期應該也參與了抵抗柔然之戰。
北魏的當權者,從可汗變成了天子
木蘭辭後面章節,就寫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北魏拓跋珪稱帝的時間是398年。木蘭從軍前還是可汗,之後的描述就成了天子。
可以推算,木蘭從軍是在398年之前。所以參加了396年那場拓跋珪發動全國男子共計47萬人的那場戰役,也正是那場戰役,值得全體軍戶都要上戰場,包括點名要年邁的木蘭的父親。
而回來後是在398年之後,因爲正好這一年可汗稱帝。而此後皇帝和可汗身份開始共存,例如唐太宗李世民被稱爲天可汗,就是有這個淵源。因爲北魏西魏北周隋朝唐朝,是具有傳承性的。
另外從木蘭建立戰功之後,還可以面見天子,也可以推測,花木蘭的父親本身地位不低,可能是騎兵部隊的軍官一類的,所以代父從軍之後,還能建功立業,得到天子嘉獎。
木蘭辭被流傳的北魏朝廷的政治因素
木蘭退伍之後,北魏原本的可汗,自稱皇帝,而且連姓拓跋,也改成了姓元,當時的南朝正好的是恆玄篡晉,北魏正好以此爲藉口,宣揚自己正統而稱帝。
當時木蘭辭作爲民間歌謠被傳唱,主要就是在宣傳北魏王朝的正統性,連女人就參軍作戰,爲北魏建功立業,可見北魏得民心,有統治的合法性。
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嗎?
有不同的意見歡迎在下方評論。
本文爲設計師大仙黃浩瀚原創,沒有經過許可請勿轉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