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校园暴力欺凌的孩子往往不开朗,没有朋友,爸爸妈妈教会他们开朗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朋友圈的氛围,“支援朋友”的帮助是帮助孩子摆脱霸凌的有效手段。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家庭教育专家马尔科姆.史密斯通过30年研究发现,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往往善于在人群中搜寻自卑、懦弱、适合自己欺负的落单者。

  代社会“官二代”、“富二代”的涌现,是大批校园暴力的基础。

  无权无势的孩子活该受欺负吗?到底该怎么教会孩子不被欺负,成为了家长担心的问题。

  5月26日深夜,一位家长在象山县当地论坛上发表了一个实验小学霸凌事件,这封联名信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件起因源于一个10岁的二年级学生刘某某,在班里被称为“班霸”;

  据家长说,刘某某经常在班级里作威作福,打同学巴掌、往同学身上撒尿、脚踢同学头部、公然敲诈勒索同学、拿剪刀剪同学头发等劣迹斑斑;

  更过分的是上课期间扰乱教学秩序,多次带头起哄,任课老师敢怒不敢言,导致课程无法正常进行;

  摄于刘某某的暴力行为,班上的孩子都不愿意去学校,产生了上学恐惧;

  二年级的孩子为什么长期欺负同学呢?原因是有个交警爸爸!

  找其理论,刘父竟拒绝道歉,反问“你想怎么样,去外面干一架?”引起家长众怒;

  经过网络发酵曝光后,教育局介入调查,刘父道歉并到校陪读。

  “一个10岁的孩子能做到如此胆大妄为,是谁给的勇气?”

  “为何老师家长之前的向上级反映情况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该生持续作恶?”

  “向受害的家庭道歉就行了吗?对于孩子受到的心理影响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

  该事件平息的同时,刘父的失败教育引发网友抨击,大家纷纷 表示“上梁不正下梁歪”。但是更值得关注的群体是那些被暴力伤害的孩子,幼小的孩子该如何走出心理阴影?如何帮助孩子摆脱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事件不断涌现,爸爸妈妈以为的小打小闹竟然比黑社会还要残酷。校园霸凌摧毁的不仅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影响,很多孩子因此抑郁自残。

  在教育孩子善待他人的同时,如何教会孩子不被欺负更为重要。国外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分析出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种:教会孩子寻找“支援朋友”

  新罕布什尔大学的家庭教育专家马尔科姆.史密斯通过30年研究发现,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往往善于在人群中搜寻自卑、懦弱、适合自己欺负的落单者。

  后来史密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找到一个被霸凌的孩子,让他和另一个开朗的女孩一起出现,那些施暴者停止了欺负他。

  被校园暴力欺凌的孩子往往不开朗,没有朋友,爸爸妈妈教会他们开朗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朋友圈的氛围,“支援朋友”的帮助是帮助孩子摆脱霸凌的有效手段。

  第二种:教会孩子“扭转局面”

  治疗专家吉姆.比塞纽斯的“抵制欺凌的青年”课程中表明:被霸凌者的懦弱表现是霸凌的催化剂。

  就像中国的一句老话“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施暴者发现你不敢反抗,就会变本加厉,如果你奋起反抗,他知道你不好惹就会放弃。

  教会孩子面对暴力沉着冷静,不要有发抖等示弱信号,增强孩子抗压能力,让孩子“扭转局面”。

  第三种:爸爸妈妈,劝你善良!

  心理学家乔尔.哈贝尔建议,父母一定要从幼儿园开始,纠正孩子的子午优越感,不被伤害的同时,也不要伤害别人。

  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往往生活优越,产生唯我独尊的想法。尤其是“官二代”、“富二代”的爸爸妈妈一定要端正态度,从自身做起,教育孩子友好待人,万物平等。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