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老是可以听见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我的女儿真是太不懂事了,老是看动画片不好好学习,作业也不做。我们总给她讲很多道理,她就是听不进去,不仅没有改正错误,还甩脸给我们看。唉,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许,在我们看来,孩子和自己闹意见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毕竟他们还小嘛",这是父母为自己孩子辩解的理由。但是,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类似的问题屡屡出现呢?根源又在哪呢?

其实很简单,关键的要点就在于"讲道理"上。讲道理,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或许还可能有用,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不但收效甚微,而且还会有反效果。正如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先生说的那样:"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可有些家长还是对此很不理解:"现如今不是提倡不能和我们小时候一样体罚嘛。既然不能打,那难道说一说就不行吗?连说一说都不行的话,这孩子怎么教啊?"

这个问题普遍存在,而它的重点就在于如何"说一说",用什么好的方式"说一说",让孩子接受并作出改正。接下来,我们先不妨分析一下,为什么孩子们不爱听父母讲道理。

一、 孩子为何不爱听大道理?

1、认知水平的限制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孩子看世界都是从自己出发的"。3岁前的孩子主要被右脑所控制,具体表现为情绪较为多变且剧烈,通常不受控制。他们做事情不会太在意周围人的感受,而会更在意自己的感受,简单地说就是"自己觉着舒服、开心就好"。

再者,在六岁以前,孩子的好奇心极其强烈,他们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想知道里面的奥秘,而他们这时候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也是靠肢体动作,所以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探索这些物品成为孩子的常态。比如说有些孩子喜欢玩水,水打翻了甚至还会笑,这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好玩和好奇。可是,家长却不这么认为了——"这是孩子故意的,孩子调皮捣蛋",然后就给孩子说一些大道理。而事实上,年幼的孩子又怎么能听懂呢?而家长这时极有可能把脸拉得老长,让孩子有这种感觉:我又做错了什么?为什么爸爸妈妈又不开心了?

2、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心理学中一般指由于受作用时间过长或受过多刺激,导致心理上出现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我们都看过《西游记》,孙悟空神通广大,无所畏惧,但还是有怕的东西,那就是头上的紧箍。唐僧一念动紧箍咒,孙悟空便头痛不已,跪地求饶。

很多时候,我们的父母就是唐僧,而孩子就是那老孙。满口的说教和唐僧的紧箍咒并无二致,孩子听着,不耐烦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父母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一想,自己如果连续加班工作了一个月,好不容易能放假休息一天,却被老板说自己工作这里不行那里不行,要你们回去重做,你们说愿意那是假的。

大人固然如此,更何况年幼的孩子呢?

3、反弹效应

而什么是"反弹效应"呢?简单来说就是:父母越不允许孩子去做一件事,反而激起他们的探索欲,给予他们一种反向心理强化,本来没想着做的结果更想做了。

这也提醒了我们,要想孩子不做某件事情,最好不要在他们面前总是提及它,更不要在它的基础上讲一大堆大道理,否则将弄巧成拙。

4、情绪的长期积压

有的时候,父母错把孩子的探索行为误认为是淘气捣蛋,忽略了孩子们的天性。其实,孩子如果知道自己犯错了,会有内疚感或者羞愧感,情绪也会变得低落。如果父母没有及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孩子的内疚情绪会逐渐积压。久而久之,一旦对孩子唠叨、讲道理的时候,孩子们会变得胆小、害怕甚至是讨厌父母,从而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既然孩子不太喜欢父母"讲道理"的教育方式,家长又应该如何改变呢?"边门效应"就是最简单的方式,比起对孩子"讲道理",效果绝对好得多,家长们不妨试一下。

二、 何为"边门效应"?

所谓边门效应,指的就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是说,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如果表现自己的意图太过强烈,那么孩子很可能接受不了。换一种思路,不直接说明,而是间接对孩子教育,反而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正符合"边门效应"。

作为家长,我们又应该具体做些什么来实现"边门效应"呢?

1、对孩子进行情绪疏导

人在有情绪的时候,是很难保持理性思考的,大人如此,更何况小孩?所以当孩子的情绪不对时,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情绪疏导。

比如,你看到了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争吵,争得面红耳赤。

这时候,如果和他(她)讲道理,他(她)是很难接受的。可以换一种方式试一试:抱住他(她),询问他(她)为什么会这样,自己能不能为他(她)提供些什么帮助?

只有感受到理解和关心,孩子才会打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委屈。父母认同他(她)的感受了,再加以引导,孩子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很多时候,孩子更多地需要别人的理解。一旦自己的情绪被接纳,他们的态度平静下来了,也就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2、语言生动有趣不枯燥

如果不得不对孩子们讲道理的时候,记得尽量以生动、有趣、活泼的语言方式和孩子交流。

比如,孩子不小心将鸡蛋打碎了,很多家长直接就会和孩子说鸡蛋打碎了会弄脏地板、走路会滑千万别踩等等,但孩子可能还是无动于衷。这时,换一种方式对孩子说:"宝宝,鸡蛋碎了,再也孵不出小鸡了,你伤不伤心呀?如果伤心的话,那下次可以保护好小鸡蛋吗?小鸡蛋最怕摔在地上了。"

孩子听父母这么说,以后拿鸡蛋的时候就会更加小心谨慎。而我们需要学会的就是用这种类似的话来让孩子认识到真正的错误所在,而不是一味地去责备孩子。

3、利用"自然后果法"

比起对孩子直接用语言说教,自然效果法要有用得多。所谓自然后果法,指的就是当孩子们做错事情时会遭到一定的惩罚,并让孩子承受一定的痛苦,从而让孩子们日后减少这种错误行为出现的方法。注意,不是父母主动惩罚,而是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且自行承担行为的后果。孩子们虽然开始时不懂个中道理,但自己承担相应的后果后,就会对这些道理的本质有更深的自我体会。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玩打火机,但是当孩子被打火机烧疼的时候,他(她)就会知道火原来是会让自己觉得痛的,是危险的。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们受伤,而直接不让孩子拿到打火机玩,或者直接跟他们说打火机碰到皮肤了会怎么怎么样,但是孩子们如果自己不体验一次,他们是没有办法不再试着玩打火机的。

既然家长们和孩子说再多的道理都于事无补,还不如直接让孩子们自己受一点小挫折。不过,家长们可以在旁边保护孩子,或者在必要的时候帮助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遇到问题在所难免。为此,父母不应该只是讲述冷冰冰的道理,不顾他们的感受,过早把成年人的价值观灌输给他们,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予多一点耐心和时间,充分利用"边门效应",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