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老祖宗常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何道理?你认同吗?

人性就是指人的心理属性,人性有善恶之分也有冷暖之别。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性,一个善良的人,都会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能够帮助他人渡过难关。

每个人都要懂得感恩,有感恩之心,才能够真正学会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因为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人有义务来帮助你。然而当你遇到困难,有人能够伸出援手,就要时刻感激对方为你的付出,寻求回报对方的机会,这样的人生才能更开阔。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感恩。有的人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对他人感恩戴德。然而一旦习惯了他人的给予和付出,自己就会变得越来越懒散,甚至认为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古人云:“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有着深刻的道理。

一、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古代生产力相对落后,老百姓非常重视农田的产量。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导致地里的收成严重减产,甚至一家人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穷的没饭吃,也有的人经济条件比较好,就会给予穷苦百姓物质上的帮助。

当你在最困难的时候,有人真心的伸出援手拉你一把,帮助你能够早日渡过难关。所以应该从心里也感激他人的付出,等到家庭条件明显好转,就会想办法回报别人的恩德。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斗米之恩人能够让人铭记在心,“一饭之恩”也会让人感激涕零。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尽量帮助他人,既收获了朋友的信赖,也为自己种下善良的种子,一旦自己需要他人帮助,自然就会有人毫无保留的为你付出。

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也是真善美的表现,但是助人“过度”就不是一个好现象。

如果一直伸出援手帮助他人,当别人度过难关之后,仍然会继续的施以援手,这种“大善人”的做法就把人养叼了,甚至让对方变得懒散、无所事事,甚至“养”出了仇人。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当一个人的小愿望很容易达成,那么就会有更大的奢望,甚至希望能够不劳而获。当一个人发现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亲戚朋友会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就会习惯向别人伸手索要财物。

久而久之,贪婪的性格越来越明显,就会让他想要索取更多东西,一旦不再给予帮助,就让对方心生怨念,甚至会结下仇恨。

所以古语有“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之说,人生在世善良也要有个度,受人恩惠要铭记在心,这才能够有更美好的未来。

二、俗语写出人之本性

人们口中常说一句话“世上还是好人多,”这里所说的好人就是善良的人。善良也要有一定的原则和底线,如果过度善良,人们会认为你软弱好欺负。

善良是人本性中最纯洁的一面,“善良”的恰到好处,别人才能够记住你的恩德。“斗米养恩、担米养仇”,写出了人的真本性。

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你给予帮助,他就会时刻记住你的恩情,并且感激你对他的帮助。然而你经常给予他生活上的帮助,就会认为这种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甚至是自己应该有的权利。

帮助别人时间长了或者帮助过多了,这种帮助就会变成意志消沉的蜜糖,对方尝到了不劳而获的甜头,就希望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时刻出现在自己身上。不但对别人的帮助没有一颗感恩之心,还会变本加厉的索取,最终导致了“担米养仇”的结局。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旦遇到困难,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也是本分。所以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要学会回报他人的恩情,正所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不能觉得别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但是一定要把握好这种“善良”的度。过度的善良别人会认为你是傻子,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索取,甚至会做出“恩将仇报”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帮助别人还是受人恩惠,都要做到适可而止。

古代俗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有着深刻的含义。所以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一定要适可而止,过度的帮助只能让别人产生依赖性,如果一次不帮助就会产生仇恨心理,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要做到恰到好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