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豪肯定屬於富人,其他人怎麼劃分窮和富呢?改革開放之前,常喫肉、穿得好些、住得好些大概就算富人,以生活條件區分窮和富,現在咋分呢?若把腫瘤分爲“窮癌”和“富癌”,應該是指生活條件差一些人羣多發的癌症爲“窮癌”,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生活條件好一些人羣多發的癌症也就是“富癌”了,比如胰腺癌、腸癌。

簡而言之,不同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會影響到癌症的發病情況。腸癌爲什麼屬於“富癌”呢?

一、高脂肪、動物性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是腸癌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脂肪、高蛋白都是“好”東西,也是廚師展示手藝的主要食材,但是太多的脂肪酸、蛋白質進入到小腸中如何吸收?就需要肝臟分泌更多的膽汁酸來消化。膽汁酸次代謝物會形成大量的甲膽蒽,這個化合物有致癌性,已被認定爲Ⅰ類致癌物。

高纖維的食物進入腸道會加快食物的轉化,致癌物在體內停留時間就要短一些,同時會影響到腸道內微生物的變化。

二、久坐不動、缺乏鍛鍊,肥胖、糖尿病是腸癌發病的又一主要原因。

現在生活好了,按過去“富人”的標準,幾乎就沒有“窮人”,大家除了喫得好外,出門坐車的人多了、走路騎車子的人少了,腸癌發病可能有腸蠕動減緩的原因。研究還發現超重、肥胖及一些糖尿病病人也高發。

缺乏鍛鍊、肥胖、糖尿病或許也是“富癌”的人羣特徵。

生活條件一般的人就不得腸癌嗎?不是。

腸癌發病也是多因素影響下的結果,除了飲食、生活方式等原因外,還有內因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年齡和遺傳基因。

腸癌發病與遺傳基因相關性在10%左右,目前醫學界也認識到一些基因與腸癌易發有關,比如KRAS、NRAS、BRAF突變以及P53失活等。病人越年輕遺傳基因的作用可能越大。

雖然腸癌有一些年輕人,但大多數病人發病還是在55歲-65歲,粘膜細胞凋亡代謝的過程中遺傳基因也反覆拷貝,複製次數越多也就容易出錯,年齡也就是癌症發病最主要客觀的原因。

清楚腸癌發病的各種原因,客觀原因不可改變,預防腸癌也就只能從飲食習慣、生活方式方面想辦法。少一些紅肉、多一些果蔬高纖維,運動鍛鍊、保持合理體重,戒菸戒酒等等。我是@劉永毅醫生 ,感謝您的閱讀!#健康科普排位賽# #南方健康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