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披露,陝西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擬轉讓青海華潤萬家生活超市有限公司100%股權。

此前,華潤萬家已經相繼在北京、山東市場失利,收縮市場,這一次在青海市場的實力,原因同樣因爲虧損。

接連虧損,瘦身真的能救命嗎?

據公佈數據顯示,青海華潤萬家2019年營收1.02億,淨虧損1157萬元,公司淨資產4272萬元。到2020年第一季度結束,公司營業虧損281.2萬元,資產總計1646.4萬元,所有者權益3990.6萬元,營業收入2947萬元,負債總計2,344.10萬元。

這樣的數據之下,青海市場的存在已經成爲華潤萬家的負擔,亦是減輕企業負擔。但是,被售出之後,也意味着華潤萬家完全失去青海市場,長久以來的佈局將成爲泡影。

華潤萬家以“瘦身”的模式來挽回企業經營狀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在此前推出的北京和山東市場同樣如此。

北京市場2018年北京華潤萬家生活超市營業利潤虧損1617.09萬元,淨虧損1593.72萬元。2019年前11個月,其營業利潤和淨利潤分別虧損1526.41萬元和46.32萬元。山東市場2017年,山東華潤萬家淨虧損已經高達1.23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山東華潤萬家淨虧損達1042.07萬元。

接連的虧損之下,華潤萬家雖然佔據市場,但是對企業本身而言只是負擔,割肉求生本身無可厚非。但是,在“瘦身”之後,企業本身的經營狀況真的有改變嗎?

此前的2016年,華潤萬家就已經開始發展重點的調整,並且減少大量的門店,以斷臂的方式完成戰略調整。但是到了今天,在北京、山東之後丟掉了青海,青海之後下一個又會是哪個市場呢?在市場競爭日趨嚴重的狀況下,華潤萬家到底還有多少“肉”能割?

“虛胖”的華潤萬家!

從1984年在香港成立到1992年在內地開店,華潤萬家經歷風風雨雨,在全國連鎖商超中更是名列前茅,長期佔據中國連鎖品牌百強前幾位。在今年的榜單中,排名第五。

但是在這個成績背後是華潤萬家有限公司2019年全年,銷售9510000萬元(含稅),銷售增長率-6.1%,門店數3234個,門店數增長率1.3%。

據百強榜單顯示,2019年連鎖百強銷售規模近2.6萬億元,同比增長5.2%,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3%,連鎖百強門店總數14.4萬個,同比增長5.9%。

華潤萬家的增速已經落後於行業的整體標準,並且在不斷的割肉中,華潤萬家的規模和經營狀況都面臨着考驗。

重重數據之下,這位曾經的巨頭面臨的考驗遠比想象要嚴重。作爲曾經的巨頭,隨着線上的發展本身流量已經被分潤,再加上新零售的崛起、精品超市、果蔬超市的興起,所有的商超都面臨着更激烈的競爭。

近幾年來,沃爾瑪等商超連年閉店已經成爲常態,各區域的區域商超也面臨着重新洗牌,整個零售體系都在發生變化。

從“搶手貨”到“雞肋”

老商超真的沒有出路了嗎?

從新零售崛起以來,零售體系的變化在不斷被加劇。盒馬鮮生、超級物種、京東到家等不斷崛起,讓消費者有了更多可以選擇的空間,感受到更多的便利和新鮮感。

不過,在這些新生事物崛起的同時,不少連鎖大商超也在快速變化。大潤發被阿里入主之後,開始不斷對最後一公里的探索,線上與線下模式的融合,無人結賬模式的創新等不斷在爲終端導入更多的客流。

除此之外,超過三成百強企業在導入短視頻、網上直播等模式,通過創新的模式在吸引消費者。

真正被淘汰的是依舊躺在過去的榮譽和模式之下,仍然在死守的企業。在不斷變換的市場中,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選擇,更多的引流手段和吸引消費者的方法。不再像過去單純的傳單、促銷等宣傳模式。

在引流和模式上的轉變之外,商超本身的弊端也早已經開始暴露。近幾年經銷商中不斷傳出“逃離大商超”的喊聲,本身已經是對商超體系的質問。

日漸減弱的攬客能力,並且不斷把自己的經營壓力壓向經銷商,通過不斷拔高的各種費用維持自己的利潤,拉長賬期環節自身的資金壓力……商超從過去唄爭奪的渠道逐漸成爲經銷商眼中的“雞肋”,甚至成爲經銷商的壓力來源。

零售行業最樸實的就是爲企業提供平臺,爲經銷商提供銷量,爲消費者提供便利,如果這三者一個都無法佔有,那麼衰落是必然。華潤萬家的佈局我們無從得知,我們能看到的只有商超內最真實的一面,也是從高層到門店最真實的反饋,再多的佈局無法反饋到消費者依然是無用功而已。

來自納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