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超級奶爸機智帶7娃變身養娃大神,孩子們,有事喊爸爸就行

說到養孩子這件事,很多有過帶娃經歷的家長們應該都是感同身受的頭大,甚至一家好幾口人就帶一個孩子也是常事,最後每個人還累夠嗆。

然而就再美國加州,一位37歲的超級奶爸因爲一人帶7個娃火了。

說起爲什麼家裏有7個孩子,也是有一些淵源的。

這對夫妻在剛結婚的時候就有一個夢想,想要養3個孩子,最好是兩個女孩,一個男孩。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這對夫妻真是經歷了不少坎坷:

剛開始妻子先懷了一對雙胞胎,由於早產,出生不久就過世了。時隔兩年以後,妻子相繼誕下兩名女孩。

一切似乎都順利起來了,但距離原本的夢想還差一個,爲此夫妻倆不斷奮鬥。經過好幾次的流產和二十幾次的人工授精,終於懷孕成功。

只不過這次是超額完成了指標,一胎5個,算上之前的兩個姐姐,這個家庭一共有7個孩子了。

剛開始知道這消息的夫妻倆內心是拒絕的,但冷靜下來想想還是幸福的,就欣然接受了。於是,他們看B超的畫風是這樣的:

朋友圈曬娃是這樣的:

孩子們穿衣服是這樣的:

是不是超級炫酷!然而,老父親嘴角的微笑卻是世人不知道的苦啊:

"我每天好像就沒停下來過,爲孩子喫飯我要花費兩個半小時的時候,有的時候喂完一個,上一個喂好的又餓了,加上還有兩個需要照顧的女兒,真的有些崩潰。"

俗話說得好,只要技術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位老父親真是動足了腦子,想出了很多省時省力的好辦法:

餵奶喂的手痠心累,他就找來了一些可以塑性的繩子,把這種繩子綁在搖籃椅上,在把奶瓶和繩子固定,這樣同時喂5個就不成問題了。

科技在進步,這位爸爸也在進步,隆重推出了餵奶神器2.0版本,這個版本的餵奶裝置更加牢固了:

隨着孩子長大,上飯桌喫飯是個問題。這位爸爸又開始動腦筋了,把自家飯桌扣出5個洞,把孩子放進去,初步草圖是這樣的:

雖然看上去有些"雞肋",但實行起來還是很方便的,你瞧,孩子喫飯都是井井有條的:

平時外出遊玩的時候,這位爸爸準備了一輛超級大的車子,除了給每個寶寶安排了安全座椅以外,他還細心地在車內打造了一個換尿布的地方:

下了車以後,孩子們就坐上加長版的嬰兒車,五個孩子排排坐,兩個大姐姐也可以踩着木板和弟弟妹妹一起出行。

令人震驚的是,這位父親和坐在加長版嬰兒車裏的孩子們一起參加了馬拉松,還打破了世界紀錄。

這位爸爸真是打破了我們一貫認知裏的"熊爸"形象,果然天下沒有不會帶孩子的爸爸,只看他用不用心。

一個好父親是家庭的福氣,他決定着媽媽的情緒和家庭的"溫度",他帶給孩子的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寶貴財富。

1. 爸爸帶的孩子更聰明

經常能看見網絡上網友們分享自己家裏熊爸帶娃的各種搞笑視頻,那場面真是一個刺激:

很多"明星爸爸"也是如此,之前孫儷發佈的一條微博中就有吐槽自己的丈夫鄧超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如果把爸爸們帶娃比喻成一部電影,那無疑就是恐怖片,甚至是災難片。

然而就算是一千一萬個不放心,科學還是證明了:爸爸參與帶娃會對孩子的語言、社會、心理、認知等等方面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爸爸帶出的娃比媽媽帶娃更聰明。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就發現了:爸爸在孩子初期語言發展的時候起到很大作用。

打個比方來說,在孩子喫飯的時候,媽媽會溫柔地說:"寶寶,我們喫飯飯啦!"爸爸會說:"來,喫個蔬菜,對身體好的。幹嘛不張嘴?你到底喫不喫?"

像小時候我們練習騎自行車的時候,爸爸會在後面默默地扶着,直到順利騎行了再放手。

可能在媽媽眼裏,這是一個危險的行爲,不讓孩子做。那麼在這點上,爸爸的出現會讓孩子的肢體發展更好,在情緒上也更加穩定。

國外的知名科學家們也都在上萬個家庭中實驗調查證實:有父親參與的童年,孩子們長大有出息的居多。

2. 孩子的成長,爸爸的缺席是遺憾

無論是研究證明還是現實生活,不可否認,雖然有的爸爸"熊"了點,但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是十分重要。

但普遍很多家庭都沒有意識到這點,比如通常在遇到家庭教育的話題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留言:"爸爸去哪了?"

在一部公益片《提款機爸爸》中,小女孩就是沒有父親陪伴的童年,父親的角色儼然成爲了提款機,甚至小女孩連做夢都想讓父親放下手裏的工作陪她玩一會,哪怕就一會。

片尾公屏上打出了:"爸爸陪陪我,我的童年只有一次。"的字眼深深扎住了所有觀衆的心。

"爸爸去哪了?"

"爸爸在上班,很忙的。"

其實站在父親的角度來說,他們也很辛苦,爲了家庭物質的保障,拼命在外打工賺錢。

但是家庭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組成的,對孩子的影響也是"1+1>2"的模式,如果爸爸們認爲:家裏有媽媽照顧孩子就夠了的話,是令人可惜的。沒有父親參與的童年,孩子是遺憾的。

《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裏有這樣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任何職業或許都會被替代,但父母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而成功就是有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

所以說給孩子多少錢,不如多陪陪孩子,這樣孩子才能看到你。

3. 家庭中爸爸的角色不可以被取代

在2016年的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中表示:父親的對孩子學習、品質,性格等等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力。

因此,父親不可做"甩手掌櫃",孩子的成長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

在《愛的藝術》這本書裏弗洛姆是這樣說的:媽媽代表的是大自然的生機,她是孩子們的溫柔鄉,爸爸代表的是一切法律規則。

通常父親都會比母親更加理性,因此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立規矩。在家庭中,無論母親這個角色多麼鮮明光亮,父親還是沒有辦法取代。

所以,爸爸們,參與進來,不要只做"旁觀者"。給你的孩子一個美好完整的童年,這裏面的幸福,這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們都渴望得到爸爸的愛和陪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