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鄭州孟婆湯”受追捧,或是都市人在尋求壓力釋放

文|嚴奇

近日,“鄭州孟婆湯”火了!在鄭州二七萬達廣場,一名女子扮演孟婆熬製“孟婆湯”,引發市民爭相排隊、品嚐、拍照。

當然,這不可能是傳說中的“孟婆湯”,只是商家熬製的免費提供的一種涼茶。對此,亦有人評論道:“因爲這個事浪費時間,熱衷怪、醜、奇,是互聯網經濟催生的怪象。”

其實,與其說是“網絡怪象”,不如說是“網絡衆生相”。網絡放大了人們的獵奇心態,致使一些新奇事物一經發布,便得到迅速傳播。依照“供求定律”,一類網絡事物之所以走紅,都源於一種特定的普遍的心理訴求。相對於“孟婆湯走紅”本身,其背後反映的社會心態更值得重視。

“孟婆”最早應起源於明清時期的《閻王經》,“孟婆湯”則出自清朝王有光寫的《吳下諺解》。傳說,喝了孟婆湯便能忘記人世間愛恨情仇,順利步入輪迴。“開啓新生”便是孟婆湯於衆人眼中的核心內涵,並在文學、影視等領域廣泛引用。相信衆人關注“鄭州孟婆湯”也源於對其核心內涵的追捧。

前年,由《第一財經週刊》發佈的《都市人壓力調查報告》顯示,有30.24%的受調查者每天會感受到好幾次壓力,而有43.3%的人認爲,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已經大到讓自己喫不消。面對龐大的社會、家庭、工作壓力,都市人羣難免會產生輕生、厭世、試圖忘記一切等等消極的心態。用自我暗示的方式開導自己,便是釋壓的渠道之一。

可以相信,來往的人羣不可能不知道“假孟婆湯”的真實功效,只是它的出現擊中了一些民衆脆弱的心靈。將名爲孟婆湯的涼茶喝下肚,即便無法真的忘卻過去,也能給予自己適當的心理暗示,降低生活壓力影響。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在其存在論名著《存在與時間》裏面,拋出了一個知名的哲學命題:“生命意義上的倒計時法即是‘向死而生’。”喝“孟婆湯”,過“奈何橋”,感受假想的輪迴體驗,或許便是當下釋放壓力的一種反向激勵法。說到底,“鄭州孟婆湯”與蹦極、瑜伽、情緒發泄室等等一樣,或是都市人尋求釋放壓力的一種新型形式。不必用“刻板”“迷信”等標籤冠之。

無論是“真孟婆湯”還是“假孟婆湯”,身處於社會當中,逃避現實終究不是一種積極的生活觀念。對此,我們當正視“鄭州孟婆湯”的積極影響,並關注其潛臺詞,鼓勵人們以陽光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