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病,起初的疼痛僵硬總不被人在意,但往往隨着天氣變化而加劇,一患上就如影隨形。

最後嚴重時,關節已出現明顯畸形,擰瓶蓋、係扣子這都不能做。

這就是類風溼性關節炎(簡稱“類風溼”),一種常見的以侵蝕性關節炎爲主要表現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晚期可發生關節畸形,其屬於中醫痹證範疇。

素體正氣不足、肝腎虧虛,風、寒、溼、熱之邪趁虛而入導致筋骨失養,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於經絡、骨節則易發本病。

專家指出,在疾病初期,僅感覺到1-2個關節疼痛和僵硬,早上起牀感覺最爲明顯,此時就應該警惕類風溼關節炎的風險,儘早就醫排查,尋求正規治療。

類風溼呈現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費用的“三高特點”。在我國,女性的患病率高於男性,男女之比爲 1∶4,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其發病率明顯高於同齡男性。

爲什麼多發於女性

與男性相比,女性需要孕育後代,一般要經歷經、帶、胎、產幾個特殊的生理過程,而這幾個生理過程會使女性身體機能及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可能會促進類風溼的發生,而孕激素可能延緩類風溼的病情發展,這些性激素通過免疫作用致使疾病變化,因此女性病人多於男性。

中醫認爲,女性爲陰柔之體,以陰虛爲本,而月經、妊娠、分娩、哺乳等過程的護理失當,常易致陰血虧損,而精血同源,故在這些生理環節容易出現肝血虧虛、腎精不足。肝主藏血,腎主骨生髓,尤其人工流產、多產、墮胎等極易耗傷腎氣及腎精,從而更容易導致本病的發生。

02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涼

感受風寒溼之邪是類風溼發病的重要原因。大多數愛美女性喜歡露膝蓋、露腳踝、露臍裝、穿涼鞋等,所以比男性更容易感受外邪而導致本病。

此外,對於家庭主婦型的女性來說,平常需要洗碗、洗衣等,接觸涼水頻率較多,因此容易導致關節受寒涼而發病。

03
與情志及生活壓力有關

女性除了正常工作,還要承擔較多家庭工作。中醫認爲,女性易傷肝氣,且血虛不榮肝、肝氣不疏、氣機失調,病情容易加重或反覆。

更年期女性出現生殖功能衰退、激素水平下降,導致免疫系統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易誘發類風溼。

中醫認爲類風溼與更年期兩者都與肝腎虧損密切相關,臟腑經絡失養、氣血不榮於筋骨,從而在肝腎虧虛的更年期有較高的發病率。

有這4個症狀要看風溼科

“關節疼就去骨科,其次是中醫科、疼痛科,最後纔是風溼科,這個時候關節已經變形了。造成這個原因,一方面是大家對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症狀不認識,另一方面是風溼科醫生數量相對較少,有的患者沒有得到及時診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教授蘇茵教授認爲。

類風溼關節炎的早期症狀容易與關節炎混淆,但是出現以下症狀要去風溼科檢查:

1. 關節持續兩週疼痛,尤其是小關節疼痛,包括手、腳和腕關節的疼痛。如果出現了關節疼痛持續兩週以上不能緩解,並且沒有其他病因就要重視了。

2. 關節呈梭形腫脹,關節中間腫得比較厲害,兩端相對纖細。

3. 晨僵超過30分鐘。患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晨僵,而且持續時間會在30分鐘以上。

4. 關節僵硬活動後好轉。類風溼和別的關節炎不同就是活動後會好轉,休息後會加重,而骨關節炎在活動以後,症狀會更加嚴重。

生活中如何防護
01
注意保暖

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飲食上不能喫太寒涼的食物,平時要注意休息,避免身體過度勞累和精神刺激。女性在產後身體會變得比較虛弱,在坐月子期間尤其要注意。

02
避免風寒溼邪侵襲

居住或工作環境要避免過於潮溼,不要長期處於空調環境中,避免空調、風扇對着吹,不要坐、臥在風口,寒冷天氣可以適當泡腳、熱敷關節部位等。

03
作息規律

對於患病的女性來說,過度勞累、頻繁熬夜等作息的不規律,易引起病情波動。平常應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儘可能早睡早起,保持心情舒暢,在允許的範圍內儘量減少勞動強度和工作時間,以維持病情的穩定。

04
注意飲食

飲食上應進食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少喫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生冷、油膩食品。更年期女性平常可以用山藥、枸杞、杜仲、桑寄生等煲湯,以加強補腎、壯陰血的作用。

05
堅持鍛鍊

適度的鍛鍊可以強筋健骨,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增強抵禦風溼的能力。

06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如果發生四肢關節疼痛等症狀,須及時到專科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友情提醒:
因爲公衆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所以,如果您還想經常看到我們的文章,需要在每次閱讀後,給文章點一下“在看”。
這樣,每次更新推送纔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您的訂閱列表裏。

文章綜合整理自:中國中醫藥報、健康時報

編輯:張昕 審覈:朱蕗鋆

每天早晨七點鐘

關注養生中國(yangsheng-cn)

每天學點咱老百姓用的上的養生知識~

快和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分享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