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一個常年混跡在車界的勤勞的“小蜜蜂”,我對車界大大小小的新聞都一直保持着熱忱和關注,要說最近車界最大的新聞,那就無外乎是身爲“國貨之光”的吉利汽車宣佈進入科技吉利4.0時代。

不懂的人可能乍一聽覺得有點懵,吉利的4.0時代到底是什麼?汽車界啥時候也開始出續集了?其實它的全稱爲“4.0全面架構體系造車時代”,而在“科技吉利4.0時代”中,作爲中歐合作優秀成果的CMA世界級模塊化架構孕育體系,則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CMA是Compact(高集成度) Modular (模塊化)Architecture(構架)的簡稱。用官方語言說——CMA架構,是吉利智能化時代的產品誕生體系,爲不同平臺的車型提供共享解決方案。打個比方:就像一個名字叫CMA的待產媽媽,經過科學孕育過程,得到各方面先天有利保障,各種營養均衡、優質,孕前檢查都做到位,得以保證每一個孩子(產品),都將是最合理、最優秀的......其實,當初豐田也很苦惱於如何向公衆描述它的TNGA豐巢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窩,後來人們也是從豐巢的一代代的產品身上才漸漸認識它的。而吉利的CMA架構也是這麼一個世界頂級的模塊化架構孕育體系,比肩豐田TNGA。

那到底依託於CMA架構的吉利4.0時代能給用戶帶來怎樣的好處呢?以下是基於我的理解做的分析,小夥伴們隨意看看就好。

·有了CMA,積木都能給你搭出宮殿,還怕造不出你想要的車?

架構體系的強大的拓展能力相比傳統的平臺造車受限要少得多,吉利的CMA架構正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它能夠爲不同平臺的車型提供共享解決方案,包含“技術、工具鏈、標準、工藝流程、供應鏈體系等”。換句話說,在平臺時代,因爲體系的限制,設計師很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會被平臺的實現能力、成本承受力等限制,而現在,他們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瞭解並分解用戶的需求,發揮想象力,並在架構體現內進行實現。我甚至覺得,不久將來,在架構體系的支撐下,車企讓我們這些汽車愛好者甚至普通用戶參與其中的“全民造車”時代的到來也不無可能。所以這也就無怪乎有人這樣形容道:“平臺造車受限頗多,一個平臺一旦定型,後期想要改動往往只能推倒從來,不管是對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還是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都相對較差;而有架構的車企則不一樣,一個形象的比喻是玩樂高積木,造車成本、價格可控,明確需求後新車也就出來了。”

·誰說手機就一定是用來打電話、車就是用來開的?

車這個東西本質上和手機是差不多的,在基本功能齊全之外,更多的還是注重用戶體驗。以往的手機,例如小靈通只能簡單的打電話和發短信,而現在人手一部的智能大屏手機不僅能通訊,上網、看視頻還能購物,除了功能豐富,更多的是把用戶的體驗放在了第一位,讓手機不只是手機,更成爲生活必需品。同樣,吉利也深諳這個道理,我們從吉利推出的一款款新車中,不難發現現在的車變得“更懂人”了。而未來,在CMA架構的保駕護航下,用戶的需求也將更容易被滿足,更加註重車主的駕車感受,以用戶的體驗判別車型是否還需改進,以便打造體驗感更高的車,讓用戶的駕車體驗也隨之更加多彩。拿CMA架構下的“電子電氣架構“來說,它比豐田TNGA更領先,因爲具備 “高度聰明的超級大腦”和“高速發達的神經網絡”,並擁有能夠向上兼容快速迭代的汽車電子產品,足以滿足未來15年汽車的進化。

總的來說,吉利的4.0時代並不是什麼需要費勁理解的事兒,對於吉利本身而言,這肯定是一個大事兒,正如4年之前吉利宣佈全面進入3.0精品車時代,隨即吉利以每年上市、更新8款新車的速度,迅速完成了全系產品的3.0化,這一次宣佈進入科技4.0時代,可以說也是其長期準備醞釀的結果,後面必然也會部署一系列的動作。但是對於我們消費者而言,只用知道這是個好事便可,只要樂意,你說幾點零都不奇怪。更佳駕駛感受的車型,更合理公道的價格,難道不正是你我這等購車者的需求所在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