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六月,氣候潮溼、雨水充沛,山上的各種顏色的蘑菇也長出來了。蘑菇本來是一種美味食材,但是如果採了毒蘑菇而誤食,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不要爲了一個小小的蘑菇拿生命開玩笑,因爲,有不少人誤把毒蘑菇當作美食,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近期,就有發生由誤食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

誤食毒蘑菇的情況

●由於老百姓採蘑菇時不認識有毒蘑菇,自食或賣出後引起中毒;有的僅憑經驗之談,未能正確鑑別有毒蘑菇,致使誤食而發生中毒。

在採蘑菇時要認真辨認,如果您不認識可食用的蘑菇,就不要採,最好也不要喫,以免發生中毒。

由於許多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觀特徵沒有明顯區別,甚至非常相似,而且至今還沒有找到快速可靠的毒蘑菇鑑別方法,因而一般人就很容易會誤食毒蘑菇中毒了。

●也有食用了購買的幹野生菌或到野生菌經營餐館就餐後引起不適的例子。

1、餐館或商家出售的野生食用菌品種不純,野生食用菌產品中時混雜了不適宜食用的菌類。作者曾檢驗過一份餐館送來的食用牛肝菌樣品,竟然混雜了 10 多個不同的種類,其中最起碼有兩種是有明顯毒性的。

2、食用者一次食用過多的菌類,腸胃不適應。按中醫的說法,一些野生食用菌 “性寒”,部分食用者因個人體質的適應性問題,食用量較大時會產生各種不適的症狀。這種情況出現時往往同桌一起食用的其他人員並無不良的反應。

3、野生菌沒有完全熟透。部分野生菌種類只有熟透時纔可食用;未熟透時它會帶有一定的毒性,食用後可能產生不適,食用者在用食火鍋時更易出現這種情況。

現在小編就如何預防毒蘑菇中毒知識,分享給大家!

毒蘑菇的識別

●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

●看顏色。有毒蘑菇菌面顏色鮮豔,有紅、綠、墨黑、青紫等顏色,但凡是紫色的往往有劇毒,採摘後易變色。

●看外形。無毒蘑菇的菌蓋較平,傘面平滑,菌面上無輪,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心呈凸狀,外形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稈上有菌輪,菌托稈細長或粗長,易折斷。

●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稈,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爲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聞氣味。無毒蘑菇有非凡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測試。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假如蔥變成青褐色,證實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或大米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化學鑑別。取採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溼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這些方法只是告訴大家簡單的方法,但是近日也發生過兩起事件都以爲是以前在家裏喫過“同樣”的蘑菇而不會中毒。事實上它們並不一樣,因爲許多食用菌和毒菌是非常相似的,有時連專家也需要藉助顯微鏡等工具才能準確辨別。

“南疾人”再次提醒大家注意食用野生蘑菇安全:

●不採摘。大家不要因爲好奇或爲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鑑別毒菌並不容易,大家不要採摘不認識的蘑菇。

●不買賣。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喫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要想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飲食關鍵在於不隨意食用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儘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供稿:東湖區疾控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