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一個"愛哭鬧"的階段。孩子在這個階段經常會因爲父母不滿足他的要求或者一些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而開始哭鬧,甚至撒潑打滾。很多家長都不知道怎麼應對小朋友的這種情緒,嘗試過各種方法,想告訴孩子哭鬧是沒有用的,可是似乎都是無用功。

一、 孩子年齡太小,還不懂得如何進行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

孩子之所以會一遇到一些小事就哭鬧,是因爲他們還不懂得如何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孩子的年齡太小了,他們只會用哭鬧的方式與父母溝通。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情況:在商場裏,孩子總是要買玩具,父母不同意他就賴在那裏哭起來;電視被父母關掉了,孩子會哭鬧;玩具被小朋友拿去玩了,孩子也會哭鬧。

哭鬧其實是孩子表達需求和悲傷情緒的一種方式,孩子年齡太小,不知道怎麼管理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得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在感到悲傷或者想要表達需求時,他們唯一能用的只有哭了。

只不過,太多的父母都不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哭鬧,忘記了孩子的情緒表達和情緒管理也是需要學習的,所以很多時候父母都會採用不恰當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二、 家長對待孩子情緒的誤區

很多父母在安慰孩子的時候都找不到正確的方法,經常適得其反,使得孩子更加崩潰大哭。

1、誤區一:不讓孩子哭鬧

當孩子哭鬧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禁止孩子哭鬧。"不許哭!""哭是沒用的。"""有什麼好哭的。"家長經常會用這些言語去禁止孩子表達悲傷的情緒。這樣的方式是不正確的。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該悲傷難過,從而誤導孩子認爲這種情緒是錯誤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內心會變得封閉,把情緒都壓在心底。

2、誤區二:無視孩子哭鬧

很多家長認爲孩子哭鬧的時候應該要無視他,不採取任何措施,等他自己去想清楚了哭累了自然會停下來。孩子哭鬧大多是在表達悲傷難過的情緒,如果父母採取不理睬的態度,容易讓孩子缺乏安全感。孩子在難過的時候最需要的便是爸爸媽媽的關懷與愛,如果父母無視他,他會感到十分的孤獨無助,這樣下去孩子就會缺乏安全感。

3、 誤區三:滿足孩子的要求

有些時候,孩子哭是因爲他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有些家長會爲了讓孩子停止哭鬧就馬上把孩子想要的東西都給他。這樣會讓孩子認爲以後我想要什麼東西只要哭就好了,一哭爸爸媽媽就會給我想要的東西。長久下來,孩子會頻繁使用哭鬧來要求父母滿足他的慾望。

三、最高級的父母,是做孩子的"情緒容器"

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孩子與成人不同的便是他們不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跟成人一樣也有喜怒哀樂,不過他們表達情緒的方式最爲直白,沒有受到任何約束的他們會直接地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而家長面對孩子的情緒,要做的就是成爲孩子的"情緒容器"。

1、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在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情緒。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喜悅、憤怒、悲傷都傳達給父母,說明他信任自己的爸爸媽媽。父母要做的就是接住他所有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接納、被認同,體驗到親子之間的愛與關懷,這樣孩子也會把父母當做自己堅強的後盾。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很多父母不接納孩子情緒的場景。孩子考到了第三名,想和父母分享喜悅的時候,父母卻責備他怎麼沒有考第一。遇到挫折孩子需要父母關愛的時候,父母只是敷衍地安慰幾句便忙着自己的工作。孩子悲傷大哭的時候,父母只會責備他,"男子漢大丈夫哭什麼哭,別太嬌氣了。"

這些場景很常見,似乎是很多父母的一些寫照。父母如果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與他們共情,接納和認同孩子的情緒,那孩子與父母之間就很難產生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也很難教會孩子如何管理好情緒。想要找對方法教會孩子管理情緒,父母首先要能夠不拒絕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與你分享的喜怒哀樂,並給予恰當的關注與回應,與孩子產生心靈上的溝通。

2、傾聽和回應孩子的情緒

父母能夠接納孩子的情緒之後,要做的便是傾聽孩子的情緒表達。當孩子在向父母表達情緒的時候,父母要蹲下來,在平等的角度與孩子交流,傾聽和回應孩子。

孩子可能會因爲獲得了成就或者某種東西而感到喜悅,或許在我們看來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對孩子來說,卻是一件十分值得高興的事。這時候,作爲父母,我們就要試着進入他們的喜悅,並鼓勵他們,讓他們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孩子也會有憤怒悲傷的時候,如被小朋友弄壞了自己的東西,這時候父母就要安撫他。不要壓抑孩子的情緒,要讓孩子適當的把自己的情緒先表達出來,接着父母再與他溝通,傾聽他的訴說,給予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3、把握好理解的度

小孩子有時候是爲了滿足自身的慾望而隨意的發泄情緒,這個時候父母就不可接納孩子這種無理取鬧的行爲。理解是要有度的,如果孩子隨意發泄情緒,父母要冷靜嚴肅處理,態度足夠堅決,不能容忍孩子無理取鬧。

例如有的小孩子會因爲和媽媽約定的時間到了,媽媽把手機收回來他就嚎啕大哭;有的小孩子因爲蛀牙媽媽不給他喫糖就哭,怎麼安撫沒有用。面對孩子這些沒有道理的哭鬧,家長可不能接納這些情緒。

"情緒容器"不是縱容孩子,而是要家長接納孩子正常的情緒表達,當孩子超過了那個行爲界線,父母絕對不能處處容忍退讓。

4、積極引導孩子直面情緒

有些家長接納傾聽了孩子的情緒之後,卻忘了要引導孩子直面情緒問題,學會情緒管理。

當孩子發泄完自身的情緒冷靜下來之後,父母要帶着孩子直面情緒問題,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鼓勵孩子直接面對問題,引導其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孩子在不斷解決情緒問題的過程中,可以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生活中會有喜怒哀樂等各種各樣的情緒,但是他們不懂得如何進行情緒管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要講究方法,切勿踩雷區。父母要做孩子的"情緒容器":接納認同孩子的情緒,與孩子產生共情;傾聽回應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堅持原則和底線,不容忍孩子的無理取鬧;最後還要積極引導孩子直面情緒,讓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我是奶嘴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