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筆下的江湖裏,可以說是高手如雲。掃地僧、黃裳、王重陽、獨孤求敗這都是傳說級人物,男主角除了韋小寶,也都成了後世的傳說

正是因爲高手如雲,所以,有些高手便沒有太多的展現機會。或者是一出場,便碰到了主角,很快敗下陣來,也讓人覺得他們非常一般了。但是,從他們身上表現出的實力,遠比人們想象的要高,屬於被低估的高手

卓不凡

《天龍八部》卓不凡

號稱“劍神”的卓不凡,不僅外號響亮,出場也極爲高調。所以,人人都以爲他是個“大神”級別的人物。但是,他碰到了開掛的虛竹,被秒殺之後還不知情,以爲純屬巧合。這讓他在讀者心目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就都認爲他是徒有虛名了

但真相果真如此麼?卓不凡就是一超級菜鳥?原著裏的細節,表明事實並非如此。卓不凡在於虛竹交手的過程中,“劍尖上突然生出半尺吞吐不定的青芒”,“那劍芒猶似長蛇般伸縮不定”,人羣中十餘人驚呼:“劍芒!劍芒!”金庸筆下能有劍芒者並沒有多少,而這劍芒能引起人們驚呼,說明確實非同一般。

卓不凡

而卓不凡的長劍,其實是柔軟的,很容易被折斷。但卓不凡的長劍“唰的一聲響,刺入了大石柱中,深入尺許”,而這根石柱“乃極堅硬的花崗石所制,軟身的長劍居然能刺入一尺有餘,可見他附在劍刃上的真力實是非同小可。

《天龍八部》不平道人

這是號稱“蛟王”的一位道人,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聚會的時候,他在樹上輕功的表現,就讓慕容復大喫一驚。“慕容復見他露了這手輕功,已知此人武功甚是了得”,而他的“憑虛臨風”,用“拂塵擺動,激起一股勁風,拍向地下,生出反擊,托住他身子緩緩而落,這拂塵上真氣反激之力,委實非同小可。

烏老大誰都不放在眼裏,但對不平道人的話,那是言聽計從。慕容復說過,“有不平道長等三位高手仗義相助,當世更有何人能敵?”可見慕容復非常認可不平道人的能力。而慕容復心想,“這不平道人、烏老大等都頗爲了得”,那天山童姥得有多厲害?

不平道人

不平道人與卓不凡是旗鼓相當的人物,兩人武功應該在伯仲之間。卓不凡出場時和與虛竹交手時的情景反差太大,讓人印象深刻,人們記住了他。而不平道人,先差點被虛竹裝進了布袋,後又被虛竹用松球在腦門上打了個雞蛋般大小的孔洞,一命嗚呼了。所以,不平道人比卓不凡還慘,人們連記都記不住他了,但他的武功確實是不錯的,被嚴重低估了。

《笑傲江湖》封不平

《笑傲江湖》裏,華山派的劍宗氣宗之爭,最後以劍宗被趕出華山而告終。但是,劍宗並沒有完全消失,風清揚算一個,另一個則是封不平。封不平帶着成不憂、叢不棄來到華山,想挑戰嶽不羣華山派掌門人的地位。與他同行的成不憂、叢不棄太差,因此,人們便以爲封不平也是一樣的水平了

封不平

但是,封不平實際上要高出太多。他自創了一套“狂風劍法”,而且作爲劍宗傳人的他,也極爲注意內力的修煉。在藥王廟,封不平再次出手,卻碰到了“獨孤九劍”在身的令狐沖。雖然封不平是劍宗高手,“長劍更使得猶如疾風驟雨一般”,但在沒有內力的令狐沖面前,每出一招,便只好退後三步。

而他的“狂風劍法”,不僅劍招極快,而且內力也了得。“劍鋒上所發出的一股勁氣漸漸擴展,旁觀衆人只覺寒氣逼人,臉上、手上被疾風颳得隱隱生疼,不由自主地後退。”一起前來的嵩山派丁勉、陸柏和湯英顎,都覺得“以劍法而論,自己多半及不上封不平。”

封不平

但是,封不平遇上的是主角令狐沖,而令狐沖已經學了“獨孤九劍”,沒有辦法,封不平只能狼狽收場但這並不意味這封不平就很差,劍法應該在嶽不羣之上,而內力只怕也弱不了多少。在笑傲江湖裏,他應該是具有五嶽劍派掌門人的實力。

《笑傲江湖》不戒和尚

在《笑傲江湖》裏,還有一位高手被低估,那就是不戒和尚。不戒和尚沒有雄心,沒有爭強好勝的想法,所以,基本沒有表現出自己的實力。而他一心只想找到儀琳的媽媽,只爲女兒的愛情着想,有些傻乎乎的,也就降低了人們對他武功高強的看法。但從一些蛛絲馬跡上,可以看出,他的武功很是高強。

不戒和尚

在華山,他帶着女兒儀琳來找尋“女婿”令狐沖,正好碰到嶽不羣擲劍刺殺田伯光。纔剛給令狐沖輸入真氣的不戒和尚,用兩隻鞋子,後發先至,竟然將嶽不羣的長劍兜住了。顯然,不戒和尚的武功要高出嶽不羣不少。

同樣在華山上,任我行將恆山派衆人聚集在朝陽峯。不戒和尚毫無懼意,八名黃衣長老圍攻不戒和尚夫婦二人,這八名長老個個武功不弱,不戒和尚倒也能支持一段時間。從不戒和尚的一些表現來看,他的武功顯然在嶽不羣之上,估計與左冷禪相差不大,實在是個很厲害的高手。

不戒和尚

金庸先生筆下這四位人物,他們的出現,是爲了烘托出主角武功的高強,所以,表現得很狼狽,讓人以爲他們很差勁。但是,仔細分析他們的表現後,發現他們其實是被低估的高手,其實力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高。

卓不凡、不平道人、封不平、不戒和尚,竟然名字中都有個“不”字,估計是純屬巧合了?“不”也有否定的意思,金庸先生是不是就是希望通過他們,讓人們知道,我們表面所看到的現象,並不一定就是真實的反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