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瓜未平,一瓜又起。

人氣小鮮肉仝卓的學歷問題還在發酵,癌症晚期患者“虎子的後半生”又被錘。

事情是這樣審的,“虎子”真名付申虎,自稱身患癌症4年多,現在肺內多發轉移,全身骨轉移,已經是癌症晚期,2019年12月開始,他在多個平臺更新Vlog,記錄“抗癌”日常。

這些內容大多有“肺癌晚期”標記,記錄日常生活之外,更表現各種不易,比如妻子一人照顧他和10歲的孩子,老母親在老家照顧百病纏身的老父親,突然中風,治病外債還有幾十萬元,各種屋漏偏逢連夜雨。

畫面裏的他經常戴着氧氣管,說話有氣無力,也曾痛哭流涕,感嘆生活艱難,儘管如此,他還是努力樂觀堅強,只是希望通過做內容的收入來減輕家裏負擔。

可惜,原本滿滿正能量的故事,突然急轉直下。

5月末,有網友爆料,虎子在某平臺收益截圖顯示,每天有數千甚至上萬元收入。

此後,又有網友爆出他大衆點評賬號兩年打卡約500個場所,高消費住宿、各種大喫大喝,三亞排名前0.1%。並且在當地擁有房產和一輛寶馬。

同時,還有網友對虎子在B站的收入進行推算,得出結論:他一個月的總收益大約是10萬元。

各種反轉、扎眼層出不窮,信息混雜,更是真假難辨。

對此,B站立即給出回應,關於虎子爭議性內容,已經向有關部門報備,並對他的個人空間及內容添加“爭議”標識。等待後續查實,再配合司法機關處理。

有爭議、有錘點,這些信息綜合在一起,讓太多自彷彿鯊魚聞到血腥,此時不錘,更待何時?

於是,“癌症病人不可能這樣喫喝”,“沒病裝病”等說法甚囂塵上,“賣慘”標題驚悚,“翻車”、“揮霍”的說法吊馬狂歡,直接給虎子扣上“騙子”的帽子。沒經過任何現場調查,就直接上演言論審判,帶情緒、博眼球、賺點擊,用滿滿的惡意掀起又一輪網絡暴力。

直到澎湃、紅星、北青報等大媒體前往醫院調查,確認虎子是肺癌晚期患者。其一,身份信息覈實,並不存在冒名頂替。其二,他在幾家醫院接受過治療,住院是常態,並未僞造病情。

也有律師表示:“詐*騙必須是虛構事實、隱瞞真實狀況,如果他確實是癌症患者,那麼這兩點就不符合。”

一句話:網上賣慘是良心的淪喪,網絡暴力更是人性的扭曲。

對此,咱們如何才能不被套路?

一、假實錘?真陷阱!守住錢包

的確,這兩年,新模式、新平臺、新手段遍地開花,有小人靠編造悲慘博取同情來謀取錢財,成爲互聯網上的新毒瘤。

2015年,一篇題爲《長期被疾病折磨,結束生命是最好的選擇嗎?》的帖子,引發熱議,獲得24萬元的捐款,結果,文中“無法忍受病痛,只想放棄治療”的“女大學生”其實是一工廠小夥扮演。

這是紅果果地盤剝善意,搞圈錢直通車,引爆了大衆對網上賣慘的警惕。

但如今,Vlog“眼見爲實”地擺在面前,感情PUA的作用下,人們又開始衝動打賞、激動捐錢。如此賣慘博同情的方式,在抖快更是司空見慣。

在這個位面裏,無論是收益還是故事,都像拼團一樣過期不候,所以,慈善救助,更該交給專業機構,守住錢包,纔不會着了道。

再回到虎子事件,他本人曾回應一些問題,有些含混不清,有些難以服衆,種種跡象表明,他絕不是一個英雄,更不是一個完美的受害者。

要明白,他在多個平臺發佈內容,粉絲多達數十萬,影響巨大,只有明確事實,才能給大衆一個交代。

但截至目前,只有B站在事件發生後立即回應,聯合大型媒體實地查證,而其他平臺毫無動作,更讓流量販子們有機可乘,把事情越鬧越大。

現在,關於他的一切,還有待更多大媒體現場調查,周邊取證,此時,多喫瓜,少戰隊,讓子*彈再飛一會,等前因後果完全明朗,再做定奪,這纔是正道。

二、看清網絡暴力本質

但即便如此,虎子作爲一個確認的癌症晚期病人,也不該遭受如此大規模的網暴“猛錘”。

比如,6月初,他在某平臺做直播,評論都是這樣的:

“快死吧”,“肺癌變X癌”,“祝病魔早日戰勝你”等等,各種惡毒攻擊連綿不絕。

就像一個圈內老媒體人說的:提出質疑,本身是合理的,但無腦、無成本的謾罵攻擊,是否就不用付出代價?網絡時代不能只靠自律、自制,因爲每一個現在的他,都可能是未來的你!

別忘記,3月1日後《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開始實行,它明確規定,網絡信息內容服務使用者和生產者、平臺,不得開展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等違法活動。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戰場上有暗箭傷人,網絡上有按鍵傷人。

參與這場網暴的人就像《烏合之衆》說的:有些人從未渴求過真理,他們對不合口味的證據視而不見。假如謬誤對他們有吸引力,他們更願意崇拜謬誤。誰向他們提供幻覺,誰就可以輕易地成爲他們的主人;誰摧毀他們的幻覺,誰就會成爲他們的犧牲品。

衆口鑠金、積毀銷骨之下,若這位虎子真的扛不住,病情惡化,人沒了,當大家都來譴責網絡暴力時,搞不好還是那波罵過他的人!

所以,警惕“正義感”爆棚的鍵盤俠,他們的思考被情緒裹挾,腦中只剩隻言片語攛掇起來的憤怒,別有用心的人只需抓住某個點精心捏造,他們便一哄而上,在口吐芬芳中瞭解“事實”,站在道德高點肆意謾罵。認知不足就急於表達,不假思索就忙於攻擊!

而那些被羣起而攻之的人,不過是他們四處刷存在感的犧牲品。

更值得警惕的,還有四大“黑”手段:

1、道德攻伐:像羅蘭夫人所說“道德,多少罪惡借它爲名”;

2、製造嘲諷:各種引戰,腹黑的推理,證據不夠,詭計來湊;

3、虛假信息:看似精密的推算、數據,未必是官方實錘,多設疑問,才能心明眼亮。

4、侵擾隱私:連帶傷及其家人、友人等無辜者,更是明顯地惡臭帶節奏。

只有洞悉這一切,不盲目從衆,不隨波逐流,不風聞言事,咱們纔不會成爲流量暴發戶的廉價“工具人”。

也只有洞悉這一切,“神女”事件,網暴女星抑鬱而亡,英國女孩漢娜事件等悲劇纔不會接連重演。

當“大惡”以善良的名義四處橫行,勸人善良,勸人從良,都不如更冷靜的思考和更剋制的行動。

要知道,自主發言不等於胡說八道,千萬別妄想:賬號一換,秒變大善人,網線一拔,愛恨去XX。請謹記,互聯網是一直有記憶的,律法也不是擺設,再肆無忌憚,遲早都是要還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