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誕生之初,其實是沒有酒帽的存在的。後來,人們在儲存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小昆蟲會喫掉軟木塞,所以發明了酒帽來免受昆蟲的侵害。還有一種說法是,在葡萄酒逐漸商品化的過程中發現一些不法分子除去酒塞後重新灌裝封裝,以次充好。而加上酒帽則可以加大不法分子的造假難度,事實上,通過酒帽鑑定葡萄酒的真假依舊是現代檢測葡萄酒真假的手段之一。

如今,酒帽已經是葡萄酒外包裝中很重要的一環,它可以防蟲防菌防塵,也能起到修飾美觀的作用。

酒帽在材質和款式的選擇上也十分多種多樣。最初,葡萄酒的酒帽是由鉛製成的,因爲鉛的可塑性特別強,很容易做成特定的形狀。

但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研究發現鉛在瓶口留下的殘留物可能會給葡萄酒消費者帶來潛在的鉛中毒的危害,所以目前酒帽的材質也大多被錫或塑料替代了。另外,還有一些酒莊會選擇完全不使用酒帽而用螺旋蓋直接代替。

還有一種比較復古又流行的方式就是封蠟了,一些酒莊少量生產的超大瓶型通常喜歡用這種方式,這樣可以減少封裝的成本之餘還能形成獨特賣點,但缺點是需要把控好儲存,否則蠟容易產生裂痕,這些裂痕對於一些消費者是比較難接受的。

細心的你或許已經發現一些香檳的酒帽特別的長,這可不只是香檳獨特的包裝設計。這是因爲香檳工藝特殊,在實際操作上很難保證每瓶香檳的液麪高度一致,而長長的酒帽則可以覆蓋掉液麪高度達到一致、美觀的作用。

好啦,這期的小科普就結束了,下期我們再來討論酒帽上的小孔又有何作用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