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善畫童趣作品,80看後感慨萬千,90後看完表示看到童年

農村教師畫童趣畫,80後、90後看完勾起回憶,00後充滿好奇

在繪畫藝術中,畫山水風景的畫家非常多,但是畫鄉村裏童趣的畫家卻很少,有一位鄉村教師,除了日常教課外,最愛的事情就是繪畫。

於是他畫下了鄉村童趣的作品。他叫王永潮,是一個50後。

作品《滾鐵環》

由於王永潮早年間在農村教課的經歷,他看到了不少鄉村兒童玩耍的畫面,對於這一幕,他十分的觸動。因爲那個時代,鄉村較爲落後,孩子的娛樂設施匱乏,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

所以就有父母把自己家木桶上的鐵箍拆下來,再把自己家的燒火棍彎一個鉤,讓孩子們推着鐵圈玩。筆者作爲一個90後,兒時在農村的那段時光,也非常榮幸地玩過這個“玩具”。而在城市內,別說90後,可能有些80後也沒見過這個東西。

作品《跳房》

這一幅畫上的內容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有些00後可能就看不太懂,這個娛樂活動在各地的叫法都不同,有些地方叫它“跳大郭”,也有的地方叫它“跳房”,不知道你的家鄉是如何稱呼這個遊戲呢?

因爲這個遊戲很簡單,在任何地方有很容易展開,所以流傳的很廣,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都是小孩子特別喜歡的一項娛樂活動。

而如今的00後們,每天抱着手機,很難體會到這樣的快樂。

作品《冬日補雀》

這幅畫記錄的場景很一目瞭然,小朋友們爲了捕鳥,用平時家裏扣飯菜的篦子,拿來扣鳥,用一個小木棍支撐篦子,而小木棍上綁着線,孩子在篦子下面撒一些穀子,等着麻雀過來喫。

然後小朋友躲得遠遠的,躲到小麻雀看不到地方,時機一到,一拉繩子,就可以把這些小麻雀罩在下面。這樣的捕鳥操作,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但是在農村裏卻十分盛行。

作品《鬥蟋蟀》

這個是兩個小孩在鬥蛐蛐,在鄉村的雜草間,最不缺的就是這個,孩子們會翻遍石頭去找去蛐蛐,然後放進罐子裏,用草杆撥動蛐蛐。也是一個很有趣的娛樂活動。

作品《桃花線》

上圖的兩個小孩在翻花繩,有的地方也叫桃花線,玩法非常豐富,有編法、有解法,你來我往,全憑智商。

作品《打彈珠》

這項娛樂活動在城市裏更加流行,孩子們會買很多玻璃球,先在地上挖一個坑,然後把自己的手放一個發射器,把玻璃器崩出去。若能把對方的玻璃器碰到剛纔挖好的坑裏。

那麼對方的玻璃器就會成自己的戰利品。

筆者小時候纏着自己的母親,一口氣買了50斤的玻璃球。整整輸了3年還沒輸完,從此成爲了“財大氣粗”的孩子王。

作品《摸盲》

這個需要多個人玩纔有意思,在一個相對開闊的空間內,有一位以爲小朋友蒙着眼睛,而其他人在開始的一刻,都找到自己的隱藏地點,然後站着不許動。

被蒙着眼睛的孩子摸到後,他將成爲下一個矇眼睛的玩家。

這樣的童趣經歷,80後看完之後感激萬千,90後看完表示看到童年,而00後呢?則是一臉好奇,也想要體驗一下這其中的快樂。

能畫出這樣的經典的作品,既離不開機遇,也離不開繪畫能力,你生活中也會遇到多值得銘記的場景,若你會繪畫,你也有機會自己的作品登入殿堂。

繪畫學習的起點有很多,上方的專欄教程就是一個不錯的開始,歡迎大家試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