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汉武帝,一位伟大的帝王,在少年时见证了大汉的和亲政策,和亲所带来的安宁并没能阻止匈奴的持续掠夺。汉景帝驾崩之后,汉武帝刘彻继位为帝,但是朝政却一度受到窦太皇太后所掣肘,于是佯装皇家园林狩猎的刘彻,开始以匈奴为假想敌,开始厉兵秣马,意欲剑指匈奴王廷。后期的匈奴已经不复当年的彪悍,汉武帝更是四下扩大西汉版图,连年的征战为他带来无上的荣耀的同时,也被人诟病是穷兵黩武的君主,面对他的功绩与贬低之词,该怎么评判汉武帝?

敢向匈奴“亮剑”的大汉君主

翻开汉武帝的历史功绩,诸如加强集权,独尊儒术,币制改革,首开丝路,开疆拓土等等,大汉的和亲政策似乎在汉武帝手里应该继续执行,因为窦太皇太后认为和亲是最为低廉的外交国策,先帝未能实现平定匈奴,那是因为大汉需要埋头发展,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是国力尚不足以与匈奴硬碰硬,所以也认为汉武帝应当继续奉行和亲的外交政策。

汉武帝显然不是安于守成的君主,继位之后陆续改革朝廷政务,不断有人才涌入朝廷,为汉武帝日后的规划布局提供了可能,比如主父偃,桑弘羊,卫青,霍去病等等,也正是因为大汉历经多朝的发展,一方面让匈奴认为大汉王朝依旧是昔日的绵羊,想什么时候宰杀就可以什么时间宰杀,另外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经济实力有大幅度提高,特别是盐铁专营后的国库收入,让汉武帝有了与匈奴硬碰硬的底气,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匈奴不得不正视眼前的大汉王朝,似乎觉得大汉蜕变的时间神速,而蜕变的最大推手非汉武帝刘彻莫属!

打击与拉拢并用的汉武帝

匈奴,一个让大汉倍感屈辱的敌人,和亲政策没能让他们停止掠夺,反而是更为猖獗的掠夺,还有无条件要求继续和亲,汉武帝知道匈奴的危害,但是根据多年的汉匈对战情况来看,这位颇有想法的君主也是没有十足底气,攘外必先安内,那就是从自己国家的内政出发,南平闽越国,扫除南方的牵制隐患,既是一次练兵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战略布局。

光打击周边邻邦很难现成有效的地区联盟,反而会激化矛盾,基于这样的战略考量,汉武帝把眼光推向了西域,于是便有了张骞出使西域的拓荒之旅,拉拢乌孙国以牵制匈奴,其实西域的番邦小国数量还不小,据相关史料所载,西域当时有三十六国之多。当然,在大汉奉行的邦交政策后,西域诸国渐渐都臣服于大汉,为此大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这些小国家的陆续“站队”,将匈奴孤立了起来。卫青与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河西走廊回到了大汉囊中,从这点来看,汉武帝绝对算是大汉王朝的有功之人。

汉武帝节节进取落得穷兵黩武之名

匈奴终于领教了大汉皇帝的铁腕手段,三次比较意义重大的战役,如河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一步步将匈奴逼得只能北徙漠北。可以说,结果这连番的对匈奴用兵,大汉可以骄傲地说: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战争的胜利带给了汉武帝莫大的精神刺激,在他眼中军队是对外说话的靠山,连年的征伐国家财政日渐萎缩,百姓们也是苦不堪言,晚年时期的汉武帝也自感有愧大汉子民,罪己诏的出现可以看作是汉武帝后期的政策转变,需要让百姓休养生息,而这不妨碍汉武帝穷兵黩武恶名的背负。

总结:汉武帝能从大汉后续的发展出发,大胆尝试改变昔日被动挨打的局面,可以说绝对是魄力非凡。在任用人才,重视国家内政外交的情况下,一切以击垮匈奴为目标,只不过其后确实征伐过重,将大汉的发展成果又一次消耗殆尽,汉武帝的穷兵黩武还真不是一纸“罪己诏”所能掩盖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