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11日,在CBA重啓僅有一週多的時候,中超何時開賽依然沒有確切消息。當天下午,《羊城晚報》記者林本劍給出了中超遲遲無法開賽的7點說明,其主題思想是足協也想早點開賽,但賽區拖了後腿,“足協已經催了賽區好幾次交方案,但因爲賽區方案涉及內容和需協調部門衆多,程序不少,目前有的仍在加班加點”。

按照林本劍的說法,今年中超改爲賽會制後,整體時長約4個月;賽程安排受亞冠和國足掣肘,將分多個時間段進行;足協原計劃開賽日期是7月11日,7月11-8月25日爲中超第一時間段,共進行10輪比賽,即便現在可能再延遲至7月下旬開賽,8月底9月初左右還是會完成第一時間段的比賽;後面的賽程時間段可能受亞冠和國家隊比賽,會實時進行調整。

以上4點,讀起來還算是很正常。接下來的3條,就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首先,此次中超方案由中國足協和各賽區足協及體育部門等合力完成,足協主要負責競賽,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指導,賽區負責比賽場地和訓練場地的選定、酒店的選擇、賽區組委會的設立、賽區賽時期間的組織工作等;防疫措施是重中之重,能不能如願重啓,很大程度上看防疫措施;足協已經催了賽區好幾次交方案,但因爲賽區方案涉及內容和需協調部門衆多,程序不少,目前有的仍在加班加點。

讀完這3條,你會發現足協好像很無辜——他們把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已經做得很好了,中超之所以遲遲無法開啓,實在是賽區太不給力了。對此網友絲毫不留情面,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個個都是怕出事,少事不如多事,少做好過多做,忙做多錯多,就是眼前足協人現狀!”

網友說足協甩鍋,其實一點也不冤枉。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還記得當初CBA的空場賽會制方案是什麼時候出臺的嗎?是3個月前的4月份!那個時候姚明就敲定了青島和東莞2個賽區,整個完整方案就已經完全確定。那個時候足協在幹什麼呢?按照當時《體壇週報》的報道,足協爲中超的開賽確定了著名的“三不”原則——不空場、不跨年、不縮編。如今回頭看,我們不知道該說足協是很傻很天真,還是實在太業餘。

按照足協當時的設想,今年中超一共只有大約6個月,25個星期。再加上國家隊比賽日,一週雙賽必成常態,甚至一週三賽也不會少見。若是足協盃和亞冠也照常進行,不排除強隊會有一個月要打10場比賽的高密度賽程。如今回頭來看,足協所謂的“三不”原則,即便是隻留下“不跨年”這一樣,也因爲準備工作做得太晚,導致實現的可能性也在變小。

所以說到底,無論是橫向對比籃協,還是縱向與韓國K聯賽相比,中超難開賽的原因其實很容易找到:足協實在是太業餘了。可以說,足協不僅低估了疫情的嚴重性,在看到CBA確定重啓後,才效仿空場賽會制,去找張文宏當顧問(籃協找的鐘南山)……這樣的邯鄲學步,哪怕早一個月,恐怕中超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遲遲難以敲定開賽日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