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上市,又極有可能閃電退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瑞幸,或許會成爲中國商業史上永遠的話題公司了。

2019年5月17日,瑞幸在納斯達克掛牌。2020年5月19日,週年之際瑞幸卻收到了退市通知。命運,有時就是這樣一個輪迴。

鏡頭搖向上個月。4月2日,瑞幸自曝財務造假,業內外一片譁然。隨後,22億虛構的銷售額引發一系列蝴蝶效應。也因此,瑞幸造假風波至今都沒有降溫。

回應退市,瑞幸咖啡董事長陸正耀說了一句會竭盡全力讓瑞幸這個品牌能夠走下去。那退市的瑞幸還有沒有以後?市場能否容下污點在身的瑞幸?是死是活,遠不是三言兩語這麼簡單。

文:業界風雲匯

退市是大概率事件

“只要不下牌桌,就還有機會”,財務造假初曝光時業內有人如是評判瑞幸的未來。眼下,這句背書顯然成了“毒奶”,因爲瑞幸留在牌桌上的概率幾近爲零。

關於強制退市,納斯達克給出的依據有二:一是根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則5101,瑞幸咖啡在4月2日披露的虛假交易引發了公衆利益問題;二是根據納斯達克上市規則5250,針對虛假交易的相關商業模式,該公司過去未能公開披露重大的信息。

接到通知之後,陸正耀表示,“納斯達克不等最終調查結果就要求公司退市,出乎意料”。同時,瑞幸聲明,公司計劃向納斯達克聽證委員會申請舉行聽證會,在聽證會得出結論前,瑞幸咖啡股票將繼續交易。

按照程序,上市公司在接到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之後,公司提起上訴,一般在完成聽證及作出決定之前,交易所不會採取退市行動。可如果上訴失敗,退市板上釘釘。

4月2日自曝,至今已經過去55天。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着手調查,多家律所發起集體訴訟,中國證監會高度關注......根據造假事實和事態演變,瑞幸摘牌退市幾成定局。即便此次勉強保住上市資格,失信於市場,日後可能會因股價低迷等再次觸發納斯達克退市機制。

創立以來,瑞幸就一直活在聚光燈下,一舉一動都自帶話題流量。狂奔上市,風頭無兩。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泡泡被戳破,“奇蹟”變“騙局”。當初接受了多少掌聲和鮮花,現在就有多少冷眼和質疑在等着他。

客觀而言,財務造假反映出瑞幸狂奔背後的急躁、冒進,只顧增長,疏於管理。成也速度,敗也速度,像打了激素般速成,即便財務不出問題,其他方面也存在隱患。

最大的問題是錢

退市本身沒什麼好講的,犯了錯就要付出代價,承擔後果。我們重點來看退市之後的瑞幸,將走向何方。

擴建門店、招攬顧客、上市,瑞幸的商業故事不可不謂之精彩。精彩背後,互聯網思維、智能化管理等等這些咖啡新零售策略,是瑞幸實現規模化複製的必備要素,但在創業前期階段,最爲強勁的助推燃料其實還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被換下的CEO錢治亞,走進大衆視野就是因爲喊出了豪橫的一句“拿出10個億教育市場”。10個億從哪裏來?不是瑞幸一杯咖啡一杯咖啡賣出來的,而是資本輸血。數據顯示,上市之前瑞幸獲得了三輪融資,共計5.5億美元。再加上上市時募集5.61億美元,2020年通過增發和發行可轉債籌集8.65億美元,瑞幸咖啡共計融資19.76億美元。

資本爲“戰略性虧損”託底,瑞幸才得以放飛自我。可財務造假導致瑞幸市值跌去百億美元,並已經行至摘牌退市的邊緣。本來兩條腿走路,現在一條大腿被砍斷。陸正耀自己也深知“公司如果退市,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必將繼續加大”。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由此不難推測,瑞幸接下來行動方向一是節流,二是開源。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或許很難再聽到瑞幸大規模擴張的消息,取而代之更多的會是戰略性收縮、調整。

撤店、裁員、砍補貼,一面收縮店鋪和員工工資成本,一面把“燒錢”換市場的步子緩一緩。行之有效但也會帶來相應的負面影響,員工可能因此消極怠工,顧客這邊失去補貼的刺激,消費積極性也會受挫。

根據近些天媒體的報道,上述節流舉措已經開始落地。“瑞幸終於開始裁員了”,近日,脈脈平臺認證爲瑞幸員工的用戶表示,各部門裁員比例在50%-90%不等。瑞幸官方隨後回應,員工離職屬於正常人員流動,主要是執行2019年績效考覈的末位淘汰機制。

除了這些業務層面的“正常調整”,在開源方面,瑞幸引進外部資本的戰略可能也會發生變化。

從納斯達克摘牌,瑞幸短時間內也很難迴歸國內上市。港股、A股都有相關監管規定,公司存在重大違法違規行爲、嚴重的證券市場失信行爲,在一定年限內禁止掛牌上市。如此一來,瑞幸只能是通過尋求其他外部融資以供血。然而,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困難時期能否找到願意伸手的投資者,這就要看瑞幸的造化。

因此,瑞幸要提前做好用自有資金支持後續經營的規劃。19.76億美元的融資總額,刨除創立以來公開的40多億虧損,目前來看瑞幸賬上現金應該還是充足的。

還有以後嗎

“困難和壓力必將繼續加大”,大到什麼程度?再進一步,瑞幸會不會就此倒下?這纔是圍觀者關心的終極問題。

在納斯達克,瑞幸已經倒地,離“死”只剩下一口氣的距離。市值從曾經的百億美金幾近跌沒。但5月26日,瑞幸股價大幅反彈,盤中一度飆升逾71.22%,收盤報漲53.24%。

如前文所述,這可能是退市之前“最後的瘋狂”。與此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認爲瑞幸目前股價是被低估,因爲該股每股賬上還有4.7美元的現金,以及每股6美元的股東權益。所以,股價回漲是投資者將圍繞瑞幸開展一場收購戰的前兆。

財務造假在資本市場被判了死刑,但交付用戶手中的小藍杯沒有造假。資本和市場,兩個不同的語境,既互相交織又要分開而論。

截至2019年底,瑞幸直營門店數4507家,門店總量4910家。這樣一家公司轟然倒下,絕不是一紙公告宣佈破產那麼簡單。

公司倒閉首先會對員工造成直接影響。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與智聯招聘聯合發佈的《2020一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疫情之下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陡然下降,環比來看,一季度招聘需求人數減少28.45%,求職申請人數增加8.73%

瑞幸目前員工總數3萬多人,背後對應幾萬個家庭。用工市場受疫情的衝擊下本就不容樂觀,如果瑞幸倒下,幾千家門店關閉,做不好善後工作,幾萬人瞬間失業。後果可想而知。

疫情發生之後,政府方面第一時間就提出了穩就業、保就業的明確要求。所以,單從解決就業問題這一個點來發散,員工和政府肯定都不願把倒閉視爲瑞幸的終局。

再有就是債權人,瑞幸活着,損失還有要追討回來的可能;可一旦瑞幸“死”了,此前的投入就全打了水漂。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虛增營收並不意味着商業模式不成立。2018年瑞幸咖啡的營收爲8.4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減去虛增的22億元剩下29.19億元,營收增長數倍且門店較2018年也翻了一倍。這對應陸正耀說的,“瑞幸咖啡的商業模式和商業邏輯是成立的,瑞幸咖啡自運營以來每年的營收都在持續增長”。

依託基本盤,擺脫“戰略性虧損”,努力實現盈利cover造假風波和退市造成的損失。瑞幸的未來路徑很清晰,但能不能走通,誰也無法預判,包括瑞幸自己。作爲看客,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關注。而可以確定的是,員工、政府、債權人等等角色,他們必然是希望瑞幸繼續撐下去。

退一步講,即便是瑞幸倒下,用戶對平價咖啡的需求是客觀不變的。並且,瑞幸風風火火這幾年很大程度上喚醒了原本沉睡的市場。需求的召喚下,市場隨即便會出現下一個瑞幸。然而,考慮到與瑞幸同期的對手基本都已銷聲匿跡,新玩家未來想要達到目前瑞幸的體量,難度或不亞於瑞幸自救。

所以,人們討論瑞幸會不會倒下,背後牽扯的是平價咖啡時代是否將就此終結。千萬消費者應該也不太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業界風雲匯,轉載請註明來源並保證文章完整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