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一名,最早載於《詩經》。《詩經·周頌》曰:“有椒其馨”。

古人認爲花椒香氣可辟邪,有些宮廷將花椒滲入塗料以糊牆,稱爲“椒房”。

花椒喜光、喜熱、喜水、喜沙土,耐瘠薄、耐乾燥,最佳適生區爲海拔1150—1850米。複雜的地理地貌、獨特的氣候光照,使得花椒千百年來與武都、與隴南結下了不解之緣,以果皮丹紅、粒大飽滿、芳香濃郁、麻味醇綿而歷久彌新、享譽全國。

昔日,隴南花椒在春秋時期便聞名遐邇,西漢《範子計然》記載:“蜀椒出武都”,唐開元盛世年間定爲貢品。

今天,隴南花椒擁有“中國經濟林花椒之鄉”“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等金字招牌。

隴南花椒,成爲脫貧致富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隴南把花椒作爲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的主導優勢產業全力推進,建成了以武都爲龍頭,輻射全市的“一區五片”花椒基地、片帶和集羣,使基礎更穩固、重點更突出、佈局更合理,全市農民人均花椒樹78株,主產區農民人均花椒樹160株,成爲羣衆同走增收路,共圓小康夢的“搖錢樹”。

隴南花椒,利用科技提質增效。圍繞“數量上有供給、質量上有保障、產品上能多元、行業上能引領”的發展目標,把科技推廣、科技培訓作爲提升花椒產業層次和水平的“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形成“市有院、縣(區)有中心、鄉有站,村有員、戶有明白人”的技術服務網絡,改變了椒農“靠天喫飯”的思想,產量逐年增加。攻克無刺品種選育、病蟲害防治等難題,目前,嫁接繁育成功的無刺花椒樹生長良好,果實豐碩,品質尤佳,有效解決了千百年來“刺多采摘難”的“椒痛”。

大家好,

我現在手裏拿的是咱們的武都花椒,

大家可以看到,

咱們的武都花椒顆粒飽滿。

消費扶貧,人人蔘與。

今天,隴南花椒,您買了嗎?

隴南花椒,轉變營銷廣受青睞。揹着揹簍趕集、沿路提籃叫賣、等客是曾經每一位椒農採摘後揮之不去的煩惱。如今,花椒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出大山、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感受來自隴南花椒沁人心脾的麻、迴盪脣齒的香。每年舉辦花椒節,吸引全國各地客商聚集“椒鄉”,使隴南花椒不再出現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從以前的每斤二三十元,到現在穩定在每斤百元左右;從以前價格由商販一口價,到現在定價權由市場說了算,椒農的腰包鼓了起來、笑容多了起來。

隴南的花椒特別好,

其他地方都比不了!

隴南花椒,延長鏈條身價倍增。隴南與科研院所積極合作,充分挖掘花椒的食用、藥用、美容價值,通過萃取花椒微量元素、拓展延伸產業鏈條,研發推廣花椒油、花椒香薰、花椒護膚品等5類10餘種產品,全方位滿足不同羣體的消費需求,多層次提升產業效益,推動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花椒紅了,映紅的是幸福的生活;花椒香了,染香的是心中的美好!

我們相信,在未來的路上,小小花椒會迸發新的、更多精彩,助力隴南在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征程上譜寫更輝煌的篇章!

隴南花椒香天下,美麗隴南歡迎您!

隴南廣播電視臺

監製:楊東紅

責編:王偉毅 編輯:王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