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碎了牙,到底該不該往肚子裏咽?我覺得,還是吐出來的好,別再卡着自己,本身牙齒掉下來就已經很疼了,再咽肚裏,卡着了有生命危險,卡不着真嚥下去了,等你反應過來再去找那顆陪伴了你大半輩子的“牙齒”,又覺得噁心自己,不是麼?

今兒翻抖音的時候,看到一段視頻,極其氣憤。內容是:一個媽媽在飯店餵奶,旁邊一女的說“有傷風化”。我很憤怒的想說兩句話:一,“你他媽的估計是喫屎才長這麼大的,不配喫飯!滾!”。二:呼籲該飯店老闆自此在飯店門口立牌“畜生和不喫人飯的人渣。禁止入內!!!”

首先:是個人都應該知道:寶媽餵奶的時候情緒很重要,直接影響孩子的食慾!這是常識(沒文化的人不知道很正常),其次:都是第一次做人,你他媽的餓了還知道進飯店找飯喫,孩子不需要喫飯?你是覺得你比孩子小?還是你覺得餓着的感覺很好?你要真覺得餓着好,大可自己在家待著,餓着,跑飯店影響一個嬰兒和寶媽和食慾,我覺得你一定是”喫飽了撐的“!!!!!!!!!!!!!

數學不是看懂的,應做懂。課本上有的,把它推懂:

(uv)' = u'v+uv',

(uv)'‘ = u'’v+2u'v'+uv'‘,

依數學歸納法,……,可證該萊布尼茲公式。

你相信嗎?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這句話的人居然就是偉大的數學家”萊布尼茨“,當然,我個人認爲,他更適合”哲學家“的稱號。

戈特弗裏德·威廉·萊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年7月1日-1716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數學家,歷史上少見的通才,被譽爲十七世紀的亞里士多德。他本人是一名律師,經常往返於各大城鎮,他許多的公式都是在顛簸的馬車上完成的,他也自稱具有男爵的貴族身份。萊布尼茨在數學史和哲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在數學上,他和牛頓先後獨立發現了微積分,而且他所使用的微積分的數學符號被更廣泛的使用,萊布尼茨所發明的符號被普遍認爲更綜合,適用範圍更加廣泛。萊布尼茨還對二進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在哲學上,萊布尼茨的樂觀主義最爲著名;他認爲,"我們的宇宙,在某種意義上是上帝所創造的最好的一個"。他和笛卡爾、巴魯赫·斯賓諾莎被認爲是十七世紀三位最偉大的理性主義哲學家。萊布尼茨在哲學方面的工作在預見了現代邏輯學和分析哲學誕生的同時,也顯然深受經院哲學傳統的影響,更多地應用第一性原理或先驗定義,而不是實驗證據來推導以得到結論。

萊布尼茨在政治學、法學、倫理學、神學、哲學、歷史學、語言學諸多方向都留下了著作,令我印象深刻的依然是那句”世界上從來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古人云:"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後漸變成"不如意事常八九",又加了"可與人言無二三",含義發生了變化,表示不稱心如意的事不少,但能與人講的卻是不多。形容有難言之隱。

是啊!”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便是所謂的打碎了牙也得吞下去的無奈吧。但是如果實在覺得噁心,看見一些人,聽見一些事,彷彿生吞蒼蠅那般噁心的話,那不如吐出去,正所謂“不吐不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