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冠县一名农家女子在报考成人教育学校的时候发现个人信息被别人盗用。在学信网上查询发现:自己的名字“陈秋媛”已经在山东理工大学顺利毕业,名字和身份证号都对得上,只是照片对不上。时隔16年,她才发现已有人冒用自己的身份上了大学。得知真相的受害人情绪比较激动,自己的16年因为没有学历吃尽了苦头。即便冒名顶替者最终受到了处罚,自己的人生轨迹早就无法改变了。

山东省教育厅对于此事也专门进行了回应,目前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但由于时间久远,调查短时间内很难出结果。不过根据最新的消息,冒名顶替者已经被正式停职。但在背后还有很多事情没有调查清楚,这位冒名顶替者是谁?她是如何拿到学籍的?为什么学校和相关部门都没有发现?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调查。2004年的时候,学生档案还都是纸质档案,学生信息被改动的风险也比较大。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现在已经全部换成了电子档案,再想冒名顶替基本不可能。

被冒名顶替对于这位受害者造成的损失无法用金钱衡量,高考是很多人的十字路口,而这位女士的一生就因为这件事发生了改变。要知道,山东的冠县是当时有名的贫困县,高考是当地人一辈子仅有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这样被无情地剥夺了。对于这件事一定要彻查,不仅要给受害人一个交代,更应该让那些改变别人命运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几次决定命运的机会?对于这位农村女来说,本来属于自己的幸福被拱手让给了别人。

当然,这件事中陈秋媛的高考分数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陈秋媛2004年参加高考时最终的分数是546分,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分数了,但在山东却连三本线都没达到。不得不感叹,山东真的是高考大省。如果真的有高考难度排名的话,山东和河北肯定能进前三。那位冒用“陈秋媛”身份的人最终在山东理工大学读的专科,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不过,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只要上进以后完全可以专升本,甚至更进一步深造。但人生没有假设,事情已经发生,两个人的人生都这样发生了转折。

我们都期待着能给陈秋媛一个公正的答复,但即便冒名顶替者受到了处罚也无法弥补她这段人生的损失。如果当时她能够去上大学,至少要比现在过得好很多。因为别人的自私导致自己的命运被改变,失去的人生也无法弥补。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不只陈秋媛一个,河南的王娜娜也有类似的经历。为国家奉献青春的退伍军人,却被别人顶替工作23年。再加上前段时间伪造身份往届变应届的仝卓,一个个高考舞弊的案例让人不得不质疑:此类事件还有多少?我们都相信高考是当前最公正、公平的考试,却一直有人在钻其中的空子。对于此类事件一定要调查清楚,给受害人一个交代,也给大家一个交代。

相信这件事后续会有详细的调查结果,相关的涉事人员一定会受到惩罚,而受害人陈秋媛也会得到一定的补偿。但此类事件如何才能避免再次发生,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给这些努力拼搏的孩子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要让普通学生的命运就这样轻易地被改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