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面对爆热的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众多名人都选择沉默?说句心里话,笔者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想参与这类话题,为什么呢?因为比较无聊,属于翻历史旧账,都是十几、几十年前往事了,用现在的标准和思想,清算以前的错误,其实对谁都不公平,当然对被冒名顶替者更不公平,但被冒名顶替者配合不在此列。

笔者是那个时代的高考过来人,对当时的情况还是记忆犹新的,肯定不是只有山东省才有这种事情发生的。由于当时高考制度本身不够健全,各种“钻空子”的情况都有发生。笔者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案例,最熟悉的一例就是我曾经的高中同学,他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家境很贫寒,第一年参加高考,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外省大学,让他1万元卖给了别人,冒名顶替去上了;第二年复读又考上了一所挺好的大学,又让他以1.5万元的价格卖出去了,又有人冒名顶替去上了;第三年复读考了一所更好的大学,还是让他以2万元的价格卖出去了,还是被人冒名顶替上去了;当他第四年复读时,我已经大学毕业当老师了,恰好是高三班主任,他竟然找到我,想在我班里复读,我直接就拒绝了!

在那个年代,这种冒名顶替上大学的事情不能说很普遍,但也真的并不少见,我的亲戚、同事、同学中,都有这种情况。我有个表姑家的孩子跟我是同学,在我们当地高三连预选都没有预选上(我们是本县区最好高中,班里有75人,预选后还剩下16人);据他后来说,他们联系了一批预选落榜学生,到了中西部某个省份,每人仅仅花费了500元,就办理好了户籍和学籍,结果高考时,居然又考回了本省211工程大学。笔者有一个本单位同事,我清楚地记得上高中时,她名叫李某芳,可是大学毕业后在一个单位里,她居然改名换姓地叫了刘某琳;并且还是她第一个认出我来的,讥讽我忘记老同学了,我真想怼她,我只有叫李某芳的高中同学,哪来的什么刘某琳同学?

有人说,那些名人们面对爆热的山东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选择沉默,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笔者并不认同,因为这狗屁倒灶的事真的是说不清孰是孰非。在笔者看来,这种事情各种可能都存在:双方一拍即合者有之,无辜被他人冒名顶替也真的存在,团伙作案搞成利益链也是真的。不过那都是过去了十几、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完全杜绝了;我国的高考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为公平公正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制度,举世公认,没有之一!我们现在翻那些陈年往事的旧账,究竟孰是孰非有时候是很难说清楚的,主要还是证据确实不足,把一切责任都算在冒名顶替者头上,确实有失公允,名人们看得很清楚,所以不愿意搭理这种烂事!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讲道理,而不是义气用事,尤其某些自媒体人,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不了解事情的复杂性,就拿现在的规则和思想,来强加历史事件上,无论对谁都是不公平的。所以,笔者觉得,这种事情网络媒体炒作,可以歇歇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