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齐桓公非常喜欢紫色(姑且称作“阿紫”),出门必穿紫色的衣服,却因为这个男人的一番话,说出了“甚恶紫之臭”

原来啊,齐桓公对“阿紫”的这份痴情,惹得齐国子民争相模仿,紫色成为彼时绝对的流行色。大家脑补一下,放眼齐国一片紫,犹如走进了薰衣草的海洋,如果你想从中找个人,是相当困难的,估计认错人是常有的事儿。

在当时,由于齐国人都跟风穿紫色衣服,导致紫色布匹价格大涨,五匹白布的价格都抵不上一匹紫布。

面对国人的盲目跟风,齐桓公并没有为自己引领时尚潮流而沾沾自喜,反倒为之深感担忧。

于是,找到谋臣管仲说:寡人喜欢“阿紫”,导致紫色布匹贵得离谱,老百姓这种跟风行为压根停不下来,这该如何是好?

管仲对答道:您如果真想遏制这个势头,何不把“阿紫”打入冷宫呢?

齐桓公深爱“阿紫”,为了这个男人,违心说出“甚恶紫之臭”

首先,自己不再穿紫色的衣服;其次,可以跟朝中大臣、侍卫等左右之人讲“我非常厌恶阿紫身上的臭”(这里的“臭”可绝对不是[chòu],而读[xiù],气味的意思)。最后,如果有臣子穿着紫色衣服前来觐见,您就直接了当地说:离寡人远点,受不了紫色衣服的气味。

齐桓公听了管仲的建议之后,决定挺有道理,就爽快地答应道:同意!而他俩君臣间的这段对话,一传十、十传百地迅速传遍了整个齐国。

当天,皇宫之中就没有人再穿紫色的衣服;第二天,都城之内没人穿紫色的衣服;第三天,整个齐国境内都没有人再穿紫色的衣服。

这个寓言故事出自法家经典著作《韩非子》,文章名字叫《齐桓公好服紫》。诚然,发生在齐国的这件事情,其真实存在与否,已无从考证,也不能妄加臆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寓言故事对当代人的警示教育价值。

领导干部当有“三省吾身”的警醒

面对齐国上下皆效仿自己的现实,齐桓公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对此“患之”,用大白话来讲,就是非常的担忧。这是非常难得的品格,作为一国之君,他没有因引领紫色潮流时尚而暗自窃喜,而是为自己喜好紫色导致紫布价格飙升而苦恼,多少有些民本思想的成分,尤为难能可贵!

领导干部当有“虚怀若谷”的胸襟

领导身处要职,担负着一个单位或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更应该时刻牢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古训,虚心听取下属或人民群众的意见或建议,这样才能做出正确决策。齐桓公在认识到举国穿紫服的问题后,虚心向管仲问策,并且全盘采纳了好的建议,从而扭转了国人“跟风”的局面。对当代而言,无论是政界还是商界,领导更得有虚怀若谷的胸襟,乐于并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并且从中找寻真知灼见,并且吸收借鉴到工作中来,才能够更好地推动工作开展、推进事业发展。

领导干部当有“以身作则”的自觉

《管子·法法》有云: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领导干部身份特殊,其一言一行都必须谨慎,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否则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全凭个人喜好;可齐桓公作为一国之君,喜欢紫色虽属个人爱好,却因此引得国人效仿,导致紫色布匹价格暴涨。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说话办事代表的是一个单位或群体,已经不适用对普通人的要求。就拿会议室抽烟来讲,如果参加会议的领导以身作则,其他干部决然没那个胆量把香烟点燃;反之,如果领导控制不住自己,在那里吞云吐雾的话,用不了多久,整个会议室就会烟熏缭绕。抽烟如此,其他事情也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