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桓公非常喜歡紫色(姑且稱作“阿紫”),出門必穿紫色的衣服,卻因爲這個男人的一番話,說出了“甚惡紫之臭”

原來啊,齊桓公對“阿紫”的這份癡情,惹得齊國子民爭相模仿,紫色成爲彼時絕對的流行色。大家腦補一下,放眼齊國一片紫,猶如走進了薰衣草的海洋,如果你想從中找個人,是相當困難的,估計認錯人是常有的事兒。

在當時,由於齊國人都跟風穿紫色衣服,導致紫色布匹價格大漲,五匹白布的價格都抵不上一匹紫布。

面對國人的盲目跟風,齊桓公並沒有爲自己引領時尚潮流而沾沾自喜,反倒爲之深感擔憂。

於是,找到謀臣管仲說:寡人喜歡“阿紫”,導致紫色布匹貴得離譜,老百姓這種跟風行爲壓根停不下來,這該如何是好?

管仲對答道:您如果真想遏制這個勢頭,何不把“阿紫”打入冷宮呢?

齊桓公深愛“阿紫”,爲了這個男人,違心說出“甚惡紫之臭”

首先,自己不再穿紫色的衣服;其次,可以跟朝中大臣、侍衛等左右之人講“我非常厭惡阿紫身上的臭”(這裏的“臭”可絕對不是[chòu],而讀[xiù],氣味的意思)。最後,如果有臣子穿着紫色衣服前來覲見,您就直接了當地說:離寡人遠點,受不了紫色衣服的氣味。

齊桓公聽了管仲的建議之後,決定挺有道理,就爽快地答應道:同意!而他倆君臣間的這段對話,一傳十、十傳百地迅速傳遍了整個齊國。

當天,皇宮之中就沒有人再穿紫色的衣服;第二天,都城之內沒人穿紫色的衣服;第三天,整個齊國境內都沒有人再穿紫色的衣服。

這個寓言故事出自法家經典著作《韓非子》,文章名字叫《齊桓公好服紫》。誠然,發生在齊國的這件事情,其真實存在與否,已無從考證,也不能妄加臆測。但是,這絲毫不影響寓言故事對當代人的警示教育價值。

領導幹部當有“三省吾身”的警醒

面對齊國上下皆效仿自己的現實,齊桓公並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而是對此“患之”,用大白話來講,就是非常的擔憂。這是非常難得的品格,作爲一國之君,他沒有因引領紫色潮流時尚而暗自竊喜,而是爲自己喜好紫色導致紫布價格飆升而苦惱,多少有些民本思想的成分,尤爲難能可貴!

領導幹部當有“虛懷若谷”的胸襟

領導身處要職,擔負着一個單位或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更應該時刻牢記“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古訓,虛心聽取下屬或人民羣衆的意見或建議,這樣才能做出正確決策。齊桓公在認識到舉國穿紫服的問題後,虛心向管仲問策,並且全盤採納了好的建議,從而扭轉了國人“跟風”的局面。對當代而言,無論是政界還是商界,領導更得有虛懷若谷的胸襟,樂於並善於傾聽不同意見,並且從中找尋真知灼見,並且吸收借鑑到工作中來,才能夠更好地推動工作開展、推進事業發展。

領導幹部當有“以身作則”的自覺

《管子·法法》有云:上好勇,則民輕死;上好仁,則民輕財。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領導幹部身份特殊,其一言一行都必須謹慎,充分考慮社會影響,否則可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對普通老百姓而言,喜歡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全憑個人喜好;可齊桓公作爲一國之君,喜歡紫色雖屬個人愛好,卻因此引得國人效仿,導致紫色布匹價格暴漲。

由此可見,領導幹部說話辦事代表的是一個單位或羣體,已經不適用對普通人的要求。就拿會議室抽菸來講,如果參加會議的領導以身作則,其他幹部決然沒那個膽量把香菸點燃;反之,如果領導控制不住自己,在那裏吞雲吐霧的話,用不了多久,整個會議室就會煙燻繚繞。抽菸如此,其他事情也是這個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