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自媒體網站還沒有推送消息時(本文因媒體採訪,我寫於2018年10月30號),有個在香港出差的兄弟,發了一張金庸先生去世的新聞截圖到羣裏,標題是“再見,大俠”,內容第一句是“武俠小說泰斗金庸逝世,享年94歲。”

雖然全是繁體字,但顯然沒有妨礙我們閱讀。緊接着,這個兄弟又說了句:一個時代落幕了。

金庸先生,見證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武俠小說時代的開始,親歷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武俠小說的鼎盛,也目睹了武俠小說的凋零和離開主流市場,他的去世,代表着,那個恩怨情仇的江湖,徹底離我們遠去了。

客觀的講,如果不是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我不會愛上文學,更不會投身到網絡文學的寫作當中。我這個情況,能夠代表了相當一部分80後,尤其是出生於1970年代末,一直到1987年出生的人,這一大批中相當部分的人。尤其是後來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人,毫無疑問,都受到了金庸先生和他的武俠小說的影響。

我出生於1984年冬,大概小學五年級,能獨自閱讀並且逐漸喜歡上閱讀時,當時,武俠小說是唯一的最愛,閱讀無數書籍,但真正全套收藏的,一套是金庸先生的;另一套是古龍先生的;梁羽生先生的,則是選擇性的收藏。除此之外,隨看隨送,想見受金庸先生影響之深。

愛上閱讀,是喜歡的事情,如果不喜歡,那閱讀就是一種折磨,以金庸先生爲代表的武俠小說,讓我與折磨擦肩而過,讓閱讀成爲了我的習慣。而閱讀的習慣,才讓我在2013年初開始的網絡文學創作中,不至於下筆無文字,思索無靈感,才得以六年以來,寫出六部小說,一部詩集,超出430萬字,其中4部作品已經出版(寫本文的2018年10月30號爲止)。

謝謝金庸先生,我是那些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喜歡武俠小說的億萬萬少年中的那一個。

歷經千般萬劫,如今歸來,依然是網絡文學創作者中的一名少年。

因金庸先生去世,有感而發。沒有當時金庸先生那些人的武俠小說和言情小說,也沒有我們這一代80後的碼字人。

你不得不承認:金庸和他的作品,是網絡小說最初的啓迪者之一,而且是最爲重要的一位啓迪者和引路人。

注:本文爲董江波(筆名:冷得像風)作品《網絡文學十六講》第一講:網絡文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第四節:金庸先生和他的作品,是網絡小說最初的啓迪者之一。

相關文章